当大禹文化的厚重底蕴遇上熊猫IP的国际活动,当羌族非遗的千年传承碰撞现代消费的全新场景,第四届中国(四川)国际熊猫消费节暨首届北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季开幕。
本次活动以“中国羌年 云境北川 安逸消费”为主题,紧扣“大禹、大爱、大熊猫”三大文化IP。在热闹丰富的活动中,以“云游北川 燃比娃的圣火”为一大亮点的沉浸式文化寻宝活动,正将非遗与民俗融入进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盛宴。
本系列活动是由四川画报社团队推出的创新实践,结合线上游戏与线下体验,力求贯彻四川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理念。参与者们可以通过“云上北川”微信小程序参与到线上游戏中,也可以来到北川参与该系列的线下活动。
“本系列活动灵感源于‘燃比娃取火’这个羌族神话故事。相传恶神‘喝都’降下严寒,羌人在黑暗与寒冷中挣扎,英雄燃比娃历经三次磨难,最终将神火带回人间。这个故事本身就充满戏剧张力,燃比娃的成长,也是羌族文化传承的缩影,一个以神话为主线的沉浸式活动构想逐渐在我心中成型。大家的文化探索之旅就将在这里正式启航。”11月19日,在北川巴拿恰南门的活动筹备现场,负责人张老师介绍道。
“很多人对羌文化的了解还比较模糊,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相加,我们通过线上知识问答游戏与线下文化体验游戏这种轻松易懂的方式,让更多人沉浸式感受羌族文化。”张老师掏出手机讲解着。在负责团队看来,北川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如何让年轻群体,更多群体主动亲近,产生情感共鸣,推动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是值得思考探索的。
“团队构建了‘线上预热、线下高潮、全域扩散’的结构。在文化只做展示,旅游只做观光的传统模式上有所创新。这些线上任务关卡对应着羌族文化的内涵精髓,比如在线上闯关中可以了解白石文化、羌族碉楼、技艺等,从线上虚拟到北川线下场景,形成强有力的文旅牵引效应。”张老师指着小游戏里的画面补充道。线上游戏构建了一场贯通文化认知与情感共鸣的数字探索之旅。让羌文化、非遗突破时空限制,转化为全民可参与的文化活动。
“该系列的线下寻宝活动,则包含文旅拼图,无人机足球大众赛,羌族传统婚俗沉浸式体验及羌族民俗特色文化展演,羌族羊皮鼓体验活动,羌族传统体育‘古斯都’运动体验,羌族咂酒体验与羌绣体验。”张老师一边拿起活动路线图,一边沿着路线讲述着。
这份策划与实施,与《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中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的要求契合。张老师一边走着一边提到沿途的新生广场、羌绣馆、禹王广场等,它们既是任务点位,也是文化展示窗口,大家在闯关过程中自然而然完成了一次羌族文化深度体验。
“取火不是终点,传火才是使命。”张老师介绍说,新年庆典后,活动将延伸至北川全域,参与者可通过小程序打卡石椅羌寨、九皇山等景点, “我们在小程序里设置了‘北川文旅体验官’认证,就是希望吸引更多人走进北川的乡镇村寨,让文化传承从节庆延伸到日常。”
11月20日,当羊皮鼓响起,“圣火”随之点燃。从这一刻起,游客不再是文化的旁观者,而是化身神话故事的主角,踏入深度融入羌族文化的趣味旅程。
在“智破・冰障”关卡前,参与者们手指翻飞间,北川的古寨、河流、山路逐渐清晰完整;在新生广场的低空环节,无人机大众足球赛吸引着小朋友们的注意力。操控着特制 “足球”,小朋友们纷纷表示很新奇。现代科技与羌年在此碰撞出奇妙火花。“古老的神话故事和无人机结合,好玩又有意义。”带着孩子参与的市民李先生表示,这种“传统内核+现代形式”的玩法,让全家人都乐在其中。
在羌族婚俗体验环节,游客们化身羌族新人的亲友,参与到完整的羌族传统婚礼中,感受喜悦、温情与传承。羌族艺人们手持羊皮鼓,奏出有力的鼓点,声浪中彰显着民族文化的力量。
在“聚力・共饮”咂酒仪式上,人们喝到的不仅是酒,更是羌族的热情和大家共同闯关的默契,“共享”的仪式感。
“古斯都”趣味运动会,将氛围进一步推向高潮,大家在羌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切身感受团结协作的精神。一位六年级的小男孩兴奋地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趣味运动会,我为了抱蛋比赛练习了两年,今天很开心。”
云珍羌绣生活体验馆内,绣娘正耐心指导参与者绣制羌绣——一针一线间,羊角花、云纹等蕴含羌族文化的图案逐渐清晰呈现。“每件亲手绣制的羌绣,都是独一无二的非遗记忆。” 绣娘说,不少人还主动了解羌绣的历史与传承。这是文旅融合的力量,让老手艺有了更多受众,让传统文化有了更多活力。这件由游客亲手完成、带回家的作品,将成为每一个人此次羌年之行里具有温度与个性化的美好纪念。
文、图/王嘉睿
编辑/肖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