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李晟 齐岚森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一场汇聚逾百件珍贵文物的文化盛宴——重庆“故”事——抗战故宫文物南迁暨民间文物迁移特展,于11月21日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揭幕。此次展览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将持续展出至2026年2月24日。
11月21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故”事——抗战故宫文物南迁暨民间文物迁移特展开展,图为观众在观展。记者 齐岚森 摄
作为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第二届大会的重要配套活动,展览通过大量珍贵文物与历史影像,生动再现了抗战时期故宫国宝南迁与西迁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这不仅是一次文物的聚首,更是一场跨越八十载的精神对话,带领观众走进那段用生命守护文明根脉的峥嵘岁月。
康雍乾祖孙三代瓷器齐聚一堂
琳琅满目的宫廷瓷器可谓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特别是各具特色的清代康雍乾三朝的瓷器精品齐聚一堂,清晰地展现了清代瓷器艺术的演进脉络和三代帝王迥异的审美追求。
康熙朝瓷器以颜色釉著称,展厅中的“孔雀绿釉方瓶”就完美体现了这一时期单色釉的成就。其釉色葱翠艳丽、莹澈透亮,犹如孔雀羽毛上的蓝色,发色纯正稳定,釉面平整,代表了康熙时期孔雀绿釉的极高水准。这种以铜为着色剂的低温铅釉,需在已烧好的瓷胎上施釉后,再经800℃左右的低温二次烧造方能成功,工艺要求极高。
至雍正时期,瓷器审美转向精致典雅。从故宫来渝展出的“祭红釉玉壶春瓶”以其深沉静谧、均匀纯正的红色,完美诠释了雍正皇帝追求精准、素雅的审美趣味。祭红釉属高温铜红釉,由于这类颜色的器物常用作祭器而得名。
与之相映成趣的是“窑变釉弦纹洗口瓶”和“窑变釉双螭耳瓶”,这两件作品展现了雍正朝对釉色变幻之美的探索。窑变釉的特点是釉料在窑内高温烧制时自然流淌熔融,呈现出如火焰、瀑布般红蓝交织、变幻莫测的绚丽效果。
清乾隆款茶叶末釉绶带葫芦瓷瓶。记者 齐岚森 摄
乾隆时期的瓷器则呈现出富丽繁复的特点。“紫地开光粉彩花卉诗句纹扁方瓶”是这一风格的杰出代表。此瓶采用“开光”这一构图方式,在繁密的底纹上留出一定形状的空白空间,犹如在建筑物上开了一扇窗户。扁方的瓶体、螭龙耳饰以及硬朗的肩部线条,皆源于古代青铜器,展现了乾隆帝对集大成之美的追求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外,展览中还可见“唐代邢窑白釉葵口碗”与“明景泰款掐丝珐琅莲托杂宝纹螭耳熏炉”,它们共同串联起一部绵延千年的中国器物美学史。
宫廷服饰再现紫禁城内的皇家仪轨
除了各式各样的精美瓷器外,展览还通过服饰、画像等精美展品,为观众勾勒出一幅生动而严谨的紫禁城皇家生活图景,其中两件宫廷服饰尤为引人注目。
青绿色纳沙团云蝠寿五彩金龙袍。记者 齐岚森 摄
“石青色八团彩云金龙纹妆花绸女棉褂”是清代后妃或高级命妇在重大吉庆场合穿着的礼仪性外褂,集石青色的高贵、八团布局的经典、龙纹的权威象征于一身。
其采用的妆花工艺,是云锦织造中工艺最复杂,也最华丽的品种之一,通过“通经断纬”的挖花技术,用彩纬在丝绸面料上局部挖织出图案,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体现了中国古代丝织工艺的巅峰成就。
与之呼应的是“杏黄色纳纱彩云蝠金龙纹男单朝袍”,这件道光时期的皇子夏季朝袍,以杏黄色和金龙纹明确标示了穿着者的皇室身份。“纳纱”工艺使袍身透气清爽,兼具实用性与高超的织造技艺。
作为清代重大典礼的正式礼服,其披领、马蹄袖、上衣下裳相连的形制,都严格遵循宫廷典制,体现了清代服饰制度的高度规范化。朝袍上的金龙纹饰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等级制度的直观体现,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深厚的礼制内涵。
而“清人画孝恭仁皇后像轴”现身展厅,则为这幅皇家图景注入了具体的人物与情感。
这幅画像不仅精细记录了孝恭仁皇后乌雅氏的容貌特征、服饰装扮,更承载着宫廷伦理与孝道文化,是研究清代宫廷历史、服饰制度与肖像画艺术的重要实物。
乾隆、慈禧都是火锅爱好者
除了庄重的礼器与华美的服饰外,展览还通过一系列生活用品,揭开了宫廷生活烟火气与人性化的一面。
清银带盖火锅。记者 齐岚森 摄
展厅中展出的一件“银带盖火锅”格外引人注目。只见它锅体上饰有精美花纹,结构包含盖、锅、支架、炉盘等,锅内被分割成7个空间,类似现代九宫格,设计精巧实用。锅底炉盘为镂空的“寿”字,寄托了美好寓意。据文献记载,清代的紫禁城中称火锅为“热锅”,乾隆、慈禧都是火锅的爱好者。
“火锅”旁的一方“檀香木交龙纽‘大清国宝’”,诉说着王朝末期的政治风云。这方“大清皇帝之宝”以檀香木制成,制作于光绪末年到宣统年间,此时为清政府国家机构向君主立宪体制转化时期。其本身无使用痕迹,或为预先制作,未及使用便因预备立宪失败而被束之高阁。
清皇贵妃钥匙牌。记者 齐岚森 摄
同时现身展厅的,还有一块“敬懿皇贵妃钥匙牌”。这枚小小的钥匙牌属于咸丰帝的妃嫔赫舍里氏,她工书画、善诗赋,才学居晚清后妃之首,署款“懒梦山人”。这枚钥匙牌不仅是宫廷实用器,更仿佛一把能开启历史细节的钥匙,让人窥见深宫女性真实的生活片段与精神世界,展现了她们在严格宫规之外的个人情趣与才华。
此次特展不仅是对国宝迁徙之路的回顾,更是对无数护宝人崇高精神的礼赞。从康雍乾瓷器的审美流变,到紫禁城内的皇家仪轨与日常生活,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亲历者与诉说者。它们跨越八十载烽火岁月,重回重庆这片曾庇护它们的土地,向今天的人们生动诠释着何为文明的韧性,何为守护的力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