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中央和全国性行业媒体青年编辑记者增强“四力”教育实践贵州行活动走进安顺,实地探访贵州文旅融合发展。
“此行,我非常关注贵州文旅产业和数字经济相结合方面的情况。”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人民邮电报社)的记者张鸣感受颇深,“一路走来,我用手机对现场网速进行了测试。不管是日常使用,还是海量信息发布,这个网速都非常不错。”
张鸣表示,安顺很多文旅融合项目,都在拓展应用一些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比如智慧停车、综合性语音播报、公共区域监控全覆盖、交通调度等,让游客能全方位享受购物、餐饮、休憩等多元服务,“我觉得这很契合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时代背景。”
冬日暖阳,不仅让雄奇的山水增添了几分亮丽色彩,更为古老的屯堡镀上了一层温柔的滤镜。

当天下午,采访团一行来到平坝区天龙屯堡,沉浸式体验跨越六百年的明代汉文化“活化石”,用镜头和笔触展现屯堡文化的独特魅力。
屯堡地戏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在演武堂,一场“三英战吕布”的地戏正在上演。粗犷的唱腔、精美的面具、沉淀历史的剧情,生动演绎古代战争场面,给人以强烈震撼。
“屯堡文化给人一种很强烈的历史厚重感,非常有特色。”作为一名“00”后,中国邮政报记者姜英飞第一次来到贵州,被屯堡文化深深吸引,“我是学编导的,对短视频拍摄和摄影都非常感兴趣,我觉得天龙屯堡是一个非常适合影像创作的地方,各式各样的光影和线条,能让屯堡文化更具象化地被展现出来。”

来自经济日报总编室的编辑郭云飞则发现,天龙屯堡内的道路两旁,没走多远就会看到当地老人正在售卖特色文创产品,“文旅融合带来的是一条群众的增收新路,能够有力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之后我会尽可能去挖掘这方面的题材。”
“十四五”以来,安顺市以“资源、客源、服务”三大核心要素为着力点,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提质增效。年均接待游客近6000万人次,游客总量同比增长11%,过夜游客增幅攀升至26%,境外游客实现308%的爆发式增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尚宇杰
编辑 曾书慧
二审 陈毓钊
三审 马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