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还不知道,宁波城郊居然有如此美丽的赏秋地。
从宁波市出发,过海曙区横街镇,沿望童线公路进山,左转樟毛线,古洞桥、芝岭村、毛山头村连线,重现生机的古桥,荒废的古村,银杏林成片,金黄耀眼,宁波近郊赏秋好地方。
自驾按地名导航即可,公交出行,从集士港公交站始发的685路公交车通达章水镇蜜岩村,途经古洞桥、芝岭村、毛山头站点,可以乘坐。
大至樟毛线路边有一座古桥,桥额刻桥名古洞桥,如今已是一处网红打卡地。
古洞桥原名翠山寺桥,始建于南宋宁宗赵扩嘉定四年,即公元1211年,由横街林村人参知政事张孝伯主持修建,原本位于庄家溪上,由山中乱石砌成,单孔月洞式,势若长虹跨大溪。
上世纪二十年代,古桥倾危,1924年再次重修翠山寺桥,适逢宁波古城墙被大规模拆除。
宁波古城墙拆毁后的条石,经过中塘河运送到凤岙埠头,再由人工搬运而来,翠山寺桥得以重建完成,改称“古洞桥”,由大雷秀才汪崇干题写桥名。
2003年7月28日,宁波市开工建设溪下水库,2006年2月28日下闸蓄水。
溪下水库建设期间,古洞桥面临被淹没之命运,当时的宁波市鄞州区为了保护这座具有极高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的古桥,将古洞桥整体拆迁至翠岩山南麓的小溪上。
这是浙江省内首次对单拱跨度和高度都特别大的古桥,进行整体搬迁保护。
古桥未被一毁了之,幸事一桩。
如今桥旁新建了咖啡屋,还建了观桥走廊,过往游人都会在此停留打卡拍照。
异址重建的古洞桥不再具有通行功能,纯粹是对文物的尊重与保留。
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而她,还在说话。
人类前行的步伐,艰辛而沧桑。
桥头的翠山寺,始建于唐乾宁元年,即公元894年,僧思明得邵氏之地而建,始名翠岩院。
公元1211年,参知政事张孝伯将翠山寺请为功德寺,赐“移忠资福寺”。
明代洪武十五年,定名为翠山寺。
上世纪六十年代,翠山寺被拆毁。
2003年,释乘贤变卖家产,筹资300多万元,重建翠山寺于现址,规模空前。
继续前行,到达芝岭村,荒废的古村落,银杏金黄,可以停留赏景观光。
芝岭村民多姓俞,两百多年前从黄古林的俞家村分迁而来,渐成大村落。
九十年代实施山村移民,芝岭村陆续搬迁到横街镇,如今古村残垣断壁,荒草丛生,沧桑寂寥,与金黄银杏相映成景。
曾经热闹而兴盛的古村,已成远去的传说。
水库尽头有大片湿地,每年秋冬之际,芦花盛开,诗情画意,惹人流连,如今为了保护饮用水源,铁丝网封闭,美景无人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没有佳人,在水一方。
水中有座小桥,名叫万安桥,桥畔原有村落,名叫芝溪岙村。
溪下水库建设期间,芝溪岙村整村迁至横街镇芝溪家园,唯有万安桥仍留在原处,渐渐淹没于水中。
只有在枯水季节,万安桥重现人间,半淹半露。
从芝岭村继续前行,山岙中银杏树更多,树龄都已两百多年,与村庄同龄,时下正值金黄耀眼,落叶铺路,小桥流水,赏秋好地方。
溪上有座廊桥,名字也叫万安桥,重建于1998年,也是一处停留打卡地。
山谷的村庄名叫毛山头,村民也姓俞,与芝岭村俞氏村民同族同宗,村庄也已整体移民,房屋破败倾废,造访毛山头村庄,请勿立于危墙之下。
继续前行就到了毛岙村,村民多姓毛,地处两山相夹的山岙中,故名毛岙村。
从毛岙村翻过大岙岭至章水镇的古道,称为大岙岭古道。
2018年12月20日,大岙岭隧道打通,2019年6月,樟毛线公路正式通车,古道变通途。
过大岙岭隧道,豁然开朗。
深入四明山,无限风光在前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