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径山:秋意里的禅踪与旧忆
作者:武华九剑
每一次上径山都能遇见不重样的风景。这次是我第五次登径山,前四次都是春天之约,此番选择秋日之恋,一路风景果然不同往常。
车至径山脚下,几株乌桕树已然挂满白色小果,星星点点缀在疏枝间。我忍不住折下一小枝,触摸圆润坚硬的乌桕籽。此时的乌桕叶已落去大半,没能捕捉到满树斑斓的盛景,却意外勾起了儿时的回忆。童年的我们不懂欣赏美景,只觉乌桕籽质地坚硬,打在身上微微发痛,便成了竹弹弓最天然的 “子弹”。竹弹弓的制作细节已有些模糊,只记得是利用竹子的天然弹性,在竹片一端劈出对称缝隙,靠缝隙的夹紧力固定籽实,无需弹兜,拉动竹片蓄力后松手,便能借竹子的回弹将乌桕籽弹出。厉害的同学还会做五缝弹弓,能实现 “五连发”,杀伤力比单缝的强上不少。
随着年岁渐长,兴趣早已从乌桕籽的 “威力”,转移到了沿途的山水风光与人间烟火。如今登径山无需徒步爬坡上山,可选择搭乘免费接驳车直达山顶的径山寺。踏入寺庙大门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方照壁,旁侧两株粗壮的银杏树紧紧相依,高耸挺拔,直指苍穹。金黄的叶片虽已飘落些许,但枝干中段仍缀满繁叶,远远望去,宛如身披金甲的卫士,正躬身迎接前来的访客。
“万寿径山禅寺” 的牌匾下,大门左右各立着一株高大的古柳杉,两座白玉石狮端坐两旁,气势庄严。明显能看出左手边的那株柳杉要矮上半截。相传两树原本等高,后来左侧这株遭雷击,树梢被烧毁,便成了如今这般模样,反倒添了几分沧桑的故事感。
广场上最热闹的当属公益茶亭,免费供应的凉茶与香火吸引了不少游客。其中排队最长的是供应抹茶的茶亭,另一边人少些的则提供红茶与绿茶。免费品茶是前四次来未曾体验过的新鲜事,我们先循着茶香品尝了径山本地的红茶,茶汤清冽,回甘悠长,驱散了登山后的些许疲惫。
从侧门步入寺内,正面一座宏伟建筑赫然在目,原以为是大雄宝殿,抬头却见牌匾上书 “释迦宝殿”,个中缘由虽不甚明了,却也为此行添了几分神秘感。遗憾的是宝殿广场四角的古银杏树却已叶片稀疏,只剩零星几片挂在枝头,配上灰蒙蒙的天空,透出几分苍凉。透过光秃秃的枝桠间,一只黑鹰盘旋往复,恰应了那句 “山下银杏才添黄,山上枝空叶尽扬”,道尽了山间与山麓的物候之差。
爱人想捡一片完整的银杏叶剪只蝴蝶,寻了许久也未能如愿。我笑着解释:“寺里的僧人勤快,落叶很快就被打扫干净了。” 说着指向右手边挂着 “客堂” 匾额的厢房,“那屋后有一大片银杏林,此刻已是满树金黄,待会儿咱们去那儿找找。”
释迦宝殿后方,一座高大建筑引人注目,顶层牌匾书 “藏经楼”,底层则题 “潮音堂”。此前去国清寺时未能得见藏经阁,此番偶遇,心中满是欣喜,虽不能登楼,在一楼参观一番也觉满足。藏经楼前的两株古银杏,叶片也已落得差不多了,不过枝头残留的叶片比广场上的略多些。这两树的树梢都像是被截去一截,粗大的树干突兀地伸向天空,我揣测着,它们大抵也曾遭过雷击吧。爱人在树下细细寻觅,总算捡到几片银杏叶,只是剪出来的蝴蝶不甚如意,便责怪叶子不够完美。
左手边的 “五观堂” 外排起了长队,原来这里是供应素面的地方。时近正午,我们也循着队伍加入,想尝尝这声名在外的禅茶素面。径山寺的素面以 “鲜、清、素” 为核心,汤底用本地菌菇、黄豆芽、笋干慢炖而成,部分还融入了径山茶汤提鲜,恰是 “茶禅一味” 的写照。素面太过抢手,采用自取自食的方式,吃完后自觉扫码付费,冷菜每份 10 元,素面每碗 19 元。我打趣道:“来这儿吃素面的,定是心地善良、诚实守信之人。即便真有囊中羞涩者未能付费,菩萨想来也会原谅。”
饭后步入潮音堂,未进门便听见有游客念叨:“里面没有菩萨,不用进去了。” 我却想着 “既来之,则安之”,执意要进去一探究竟。推门而入,迎面墙上 “方寸须弥,邮说佛教中国化” 几个大字映入眼帘,原来这里正在举办与佛教相关的邮票展。
我们在中国邮政发行的八枚宝塔邮票前驻足,试着猜测每座宝塔的出处。部分邮票标注了名称,另有几枚未曾注明,任凭我们冥思苦想也猜不透。走到别处爱人忽然激动地指着一张放大的邮票照片说:“刚才没猜出来的宝塔之一是大理千寻塔。” 我定睛一看,果然与记忆中大理崇圣寺的白塔一模一样,便补充道:“崇圣寺有三座白塔,这里只印了一座,难怪咱们猜不着。” 白塔图片上方,另一张放大的邮票上,盘腿而坐的大和尚正是鉴真和尚,让人不由得想起他东渡日本传法的传奇故事。
一幅 “中国罗汉” 彩绘让我们驻足良久,画中人物栩栩如生,既有佛国的庄严,又含人间的烟火气,不愧是中华艺术与民俗中历久弥新的文化符号。展厅内还陈列着玄奘大师、鉴真大师、布袋和尚、寒山禅师与达摩祖师的相关介绍及邮票。前三位家喻户晓,我指着后两位对爱人说:“寒山禅师曾长期在国清寺周边修行,常出入寺中与僧众交流,国清寺便是他修行、交友、创作的核心场所;而达摩祖师是少林寺的开山祖师,更是中国禅宗的奠基人。” 展厅中还有一部分外国佛教邮票,因不识上面的文字,便未过多停留。
出了潮音堂,继续向山上走去,便是观音殿、凌霄殿与九龙壁。这些地方前几次来访时已有详述,此番便不再赘言。唯一与上半年不同的是,山上部分区域被围栏拦住,不再对游客开放。下山途中遇龙王殿,进门拜谒时,发现殿内供奉着五位龙王。我素来只知东、南、西、北四海龙王,便心生疑惑。回家后查阅资料才知,径山寺龙王殿供奉的是青、赤、黄、白、黑五位五色龙王,宋徽宗时期皆被封王爵,各有象征意义。其中居于殿中位置的黑龙神(灵泽王),正是传说中为径山寺开山祖师法钦禅师献出宝地的龙王,也是寺中的专属守护神。
进来时说过要去客堂屋后看银杏,我们行至围栏处,却见 “不对游客开放” 的告示。好在围栏虚掩着,我们便轻轻推开,想着只是进去拍几张照片便走,应不会有人阻拦。园内果然有几株古银杏树,其中一棵的树干上挂着铭牌,标注 “树龄:205 年”。金黄的叶片铺满枝头,与远处的庙宇楼阁相映成趣,这才是秋日应有的韵味。见满地都是银杏叶,我对爱人说:“这下你可以尽情剪蝴蝶了。” 回家后,爱人兴冲冲地展示她的作品,我和女儿却异口同声地说:“这蝴蝶怎么像只蛾子呀?” 引得全家大笑。
园内有一家人带着孩子,正在往一个尖顶帽状的物件上贴银杏叶。我走上前问道:“你们做的银杏叶装饰真好看,能不能让我拍张照片?” 对方爽快地答应了,还特意举起装饰物配合我拍摄,画面温馨又美好。
离开径山寺前,我对爱人说还想再喝一杯径山茶。爱人提议:“那就去尝尝抹茶吧,刚才进来时排队人多,现在应该少了。” 我欣然应允,便去抹茶茶亭排队等候。看着制茶师忙碌的身影,才知晓抹茶需现场调制,难怪要排队等候。这是我第一次喝原味抹茶,入口的苦涩味让我有些不习惯,便吐槽道:“这抹茶和我以前吃的抹茶冰激凌完全不是一个味道。” 爱人笑着反驳:“那能一样吗?一个加了糖,一个是纯原味呀。”
五赴径山,春有春的生机,秋有秋的静美。这一次,由乌桕籽勾起的童年旧忆起,其中经历银杏叶点缀的禅院秋光,探寻了五位龙王的来历,又重温了邮票里佛教大师的传奇,到品尝清鲜的素面和苦涩的抹茶结束。径山的秋,藏着岁月的故事,也藏着不期而遇的惊喜,径山的美让人久久回味。
——END——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