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人文纪录片《珠江》热播中
其中《桥通越秀》一集
追述了横跨珠江两岸的桥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以“桥”为约
赏一道道跨越在珠江水面上的虹
聆听它们的故事
看看你是住在珠江第几桥
或是有没有你每天的必经之桥
解放大桥
解放大桥
北起越秀区解放南路
南接海珠区同福路、同庆路
全长976.5米
因连接解放路而得名
其独特的三道钢管拱形结构
和醒目的红色色彩
如三道连续的彩虹横跨珠江
图/“GZphotos”微信公众号
解放大桥北面连接解放南路,连接着繁华的北京路商圈与著名的批发市场,一德路干货街、一德交易市场、万菱广场……这里人来人往、交易繁忙。
桥上匆匆,桥下悠悠,人生百态尽在眼前。夜幕降临,解放大桥上的三道“彩虹”在灯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海珠桥
海珠桥建成于1933年
因邻近海珠石而得名
它是广州市第一座跨江桥
见证了广州城市发展的历史
是老广的集体记忆
1938年,日军空袭广州,因毗邻五仙门发电厂和作为当时唯一的跨江大桥,这块区域几乎被夷为平地。1950年,广州市政府重建海珠桥。重建后的海珠桥桥面不能开合,外观与原桥大致相若。2013年9月1日,海珠桥修复重开。
图/广州日报
如今的海珠桥,北接海珠广场。海珠广场坐落于广州城市近代中轴线与珠江滨江景观带交汇处,始建于1953年,是广州第一座城市滨江广场。广场上矗立着广州解放纪念像,面向滔滔珠江,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繁荣。
海珠桥从近代历史走来
横跨两岸,凝视着奔流江水
畅通着城市发展的血脉
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与乡愁
江湾大桥
江湾大桥
于1994年11月动工
1998年1月通车
是连接越秀区与海珠区的重要跨江通道
图/“GZphotos”微信公众号
大桥北端与东濠涌高架路相接
深入历史悠久且繁华依旧的中心城区
感受浮光掠影间的都市魅力
华灯初上,江湾大桥悄悄承载起眼前的生活烟火。桥上的人行道比较宽敞且设有护栏,站在桥上便能将珠水相伴、高楼林立的城市景观尽收眼底。
海印桥
海印桥
是广州第一座斜拉桥
它不仅见证了广州的兴盛发展
同样也记录着珠江两岸
熙熙攘攘的市井生活
图/广州日报
海印桥不仅是广州第一座斜拉桥,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斜拉索桥,有“珠江帆影”之称。夜幕下的海印桥像两把巨大的竖琴,伴随着江面水纹,奏响珠江的光影乐章。
图/“广州地铁”微信公众号
海印桥上设置有专门的人行道
月明星稀的夜晚
于海印桥上漫步
还能看到沿江风光带的奇幻光影
和广州塔方向的朗朗明月
广州大桥
广州大桥
是广州第三座横跨珠江的桥梁
跨越珠江主、辅航道及二沙岛
南北连接海珠、越秀、天河三个区
2014年,广州大桥拓宽工程开工。2017年9月,拓宽后的广州大桥全线通车。新的广州大桥长约1000米,总宽度由原来的24米拓宽为48米,并实现南北双向10车道通行,提升了广州大道的过江能力,迎来“蝶变重生”。
气势恢宏的广州大桥横跨珠江两岸
连通了便民惠民的幸福生活
桥上的江景更是美不胜收
两岸夜景璀璨
江上微风轻轻吹拂
一天的疲惫在此刻仿佛消弭
视角切换
桥下空间变身新运动场
市民相约在此
打乒乓球、匹克球等
尽情释放压力,身心舒畅
海心桥
海心桥
桥梁为斜拱曲梁斜拉桥
是广州第一条跨珠江人行桥
也是世界上跨度最大、桥面最宽的
曲梁斜拱人行桥
桥梁以“琴鸣绢舞,岭南花舟”为理念,平面造型吸取粤曲“水袖飘绢”的形态特征,立面桥拱融入“岭南古琴”的造型元素,在现代造型中融入岭南文化意象。
作为广州新地标
它将海心沙、二沙岛和广州塔连接起来
打通了新中轴线的步行阻隔
东侧有观景平台可以远眺珠江,无障碍坡道让每个市民都能上桥观赏;西侧是快速通行区,步道上面都搭了遮阳雨篷,散步的时候会感觉很舒适。
一座座桥
既连接广州的过去与现在
也串联起珠江两岸的烟火气
伴着“老广”生活、成长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哪里可以看《珠江》?
“学习强国”APP
“央视频”APP/官网
广州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11月22日至29日,每晚8点15分)
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11月30日至12月7日,每晚9点)
一起看《珠江》
解锁更多越秀美景!
来源:“信息时报”“广东交通”“海心桥”微信公众号、“广州越秀发布”往期
部分摄影:李文博、欧广傑、黄剑、李汉晖
编辑:陈紫泳
校对:张龄丹、龚湘怡
责编:蒋锦彤
编审:詹苹苹
签发:刘荣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