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星堆青铜神树的神秘剪影,到九寨沟五彩海子的波光粼粼;从都江堰千年水利工程的智慧脉络,到翠云廊千年古柏的清幽古道——那些矗立千年的名胜古迹,不再是历史课本里的文字符号,将在漫画的世界里“活”起来:邀你一起走进“四川安逸如画”,看名胜说话,品美食卖萌,感受风土人情、在方寸画纸间,遇见最鲜活、最可爱的四川。
“历代石刻艺术的陈列馆”
广元千佛崖值得你仰望
文:综合四川省地方志 漫画:杨仕成
1
千佛崖坐落于广元市城北5公里嘉陵江东岸的金牛古蜀道旁。其摩崖造像始于北魏晚期,兴盛于唐代,止于清代,历经了近1500年,在高45米、南北长200多米的峭壁上,布满了造像龛窟,重重叠叠13层,密如蜂房。
2
从现有史料分析,佛教在西汉末年已经从西域传入中国,从东汉始,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传播与发展,最终传入四川。广元是佛教传播到四川的必经之路,摩崖造像的出现成为必然。广元摩崖造像主要集中于利州区的皇泽寺、千佛崖和观音岩。
3
千佛崖摩崖造像是四川规模最为宏伟的石窟群,是蜀道上一颗闪亮的明珠。从地理位置上看,千佛崖离城区不远,交通便利。同时嘉陵江沿崖壁流过,环境幽静,符合古代石窟造像选址的特点——与河流关系密切,适合僧人在此开窟镌像,禅定修行。
4
除此之外千佛崖自身具有良好的开凿条件,千佛崖属龙门山系之余脉,构造剥蚀单斜低山地貌,山势南北绵延,山体为典型的长梁状单斜丘陵,由厚层长石英砂岩夹薄层泥沙、粉砂岩构成,厚度达30—40厘米,岩性较坚硬,颗粒细腻,适宜雕刻。因此北来南往的僧人多数驻扎于此结庐修行,开窟造像。
5
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最早始于北魏, 绵延久远,历经西魏、北周、隋、晚唐,唐朝则是千佛崖摩崖造像最为兴盛的时期。因此,如今的千佛崖造像大半为唐代遗存。唐王朝励精图治,促进生产,重用人才,采取并蓄兼收的政策。政治开明,大力弘扬文化的国策对千佛崖摩崖造像起到了推动作用。
6
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以大云洞为中心,分南北两段。现存有950个窟龛、7000余尊造像,另有唐至清各代题刻118条、历代名人题咏诗歌30余首。造像数量众多,整体雕刻精美,造像风格多样,被誉为“历代石刻艺术的陈列馆”。
7
大云古洞开凿于唐开元三年(715年),至唐开元十年(722年)完工,为剑南道按察使银青光禄大夫行益州大都督府长史韦抗所凿。大云古洞是千佛崖规模最大的洞窟,现存窟高3.8米,宽5.6米,深9.4米。阿弥陀佛立于中间,高2.38米,磨光肉髻,法相庄严,着贴体通肩大衣,左手平抬施与愿印。
8
在大云洞旁边有一个韦抗窟,开凿于唐开元三年(715年),外方内弧形双层敞口龛。主坛上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像,外层窟雕凿力士、神王、供养人。窟内有唐、宋、明清题记20余则,是千佛崖题记最多的洞窟。崖壁的右侧可以看到“开元十年六月剑南道按察使银青光禄大夫行益州大都督府长史韦抗功德”字样。
9
千佛崖中大佛窟开凿于北魏晚期,是千佛崖开凿时间最早的洞窟之一。龛窟形制为三壁三龛式,依壁雕造一佛二菩萨,主尊两侧后代补凿二弟子,其余壁面后代见缝插针式遍凿小龛像。主尊身穿通肩式袈裟,内着僧祇支,高肉髻,圆形头光,面貌清秀。
10
千佛崖中还有个千佛窟,开凿于唐武周至开元年间,高2.0米,宽3.9米,深3.0米。为方形平顶窟,佛坛背屏样式,该窟是造像最多的洞窟,共有926尊。窟中央设长方形低坛,坛上雕凿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九尊像。窟内四壁浮雕千佛,高0.14米,皆着通肩衣袈裟,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于覆莲座上,现保存有854尊。
11
千佛崖中最美的造像应该是多宝窟左侧的菩萨,菩萨高约1.35米、肩宽0.3米,头戴宝冠,身披长裙,手上拿着莲花。重点来关注菩萨的面部,眉眼细长,嘴巴微微张开呈微笑之状,微笑中带着一丝羞涩感,仿佛一名待字闺中的少女,因造型别致,表情秀气被很多游客称为“东方维纳斯”或“蒙娜丽莎”的微笑。
12
千佛崖中的莲花洞始凿于北魏晚期,唐武周时期(约690—697年)改凿。敞口圆拱形洞窟,因窟顶浮雕双层莲花而得名。窟内三壁环坛,南壁、北壁和正壁各开一个圆拱形大龛,每龛雕造一佛二菩萨像,组成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的三世佛造像组合。按照传统习惯,应是释迦牟尼佛居中,而莲花洞则为弥勒佛居中而坐。这是因为莲花洞开凿于武则天执政时期,武则天自称是弥勒佛转世,就呈现了宗教为皇权让路的现象。
13
千佛崖中的北大佛龛开凿于初唐,为圆拱形敞口大龛。雕造弥勒大佛和弟子像,为嘉陵江流域开凿时间最早的弥勒佛。主尊高4米,磨光馒头髻,大耳垂肩,脸型方中带圆,身躯健壮,手部比例偏大,善跏趺坐,姿态板正,有点乐山大佛的架势。
14
据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碑文记载,千佛崖全崖造像达“一万七千有余”。星转斗移,沧海桑田。抗战全面爆发后大量军需物资外运,川陕两省担负着繁重的战时交通运输以及西北、西南地区的物资交流任务。因此在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千佛崖造像遭遇大量损毁。
15
1961年,千佛崖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被国务院、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剑门蜀道遗址”。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千佛崖文物保护成为了灾后重建的重点工程。
16
2012年1月18日千佛崖景区开园,景区大门牌坊恢复了明朝陕西按察史来天求题写的“千佛厓”三个大字。大门上有北京楼立剑先生撰写的对联,上联是“江山留胜迹绝壁凌虚伴皇泽寺钟宏开一片佛陀景”,下联是“风物说前朝悠怀向远对剑门关月静听千年斧凿声”。
END 2025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