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达州市市委五届十次全会擘画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宏伟蓝图,万源市以建设“文旅之廊”为抓手,打造“六廊”精品工程,让“巴山画屏”的自然之美与“红城万源”的人文之韵交相辉映,奋力书写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万源答卷。
一、涵养山水灵韵,做优“生态康养”之廊
万源是天然生态宝库,必须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锚定“居养、食养、药养、疗养”四维路径,让好山好水成为“幸福不动产”。
聚力生态居养。积极对接上级“清凉经济”战略,全力推进黑宝山森林康养度假区建设,以“森林+”为核心培育康养矩阵;依托烟霞山、花萼山等生态名片,突出川东民居独特风格,择优打造一批生态康养社区,让“清爽万源”成为川陕渝地区避暑康养的“首选地”。
聚力富硒食养。立足“生态、富硒、有机”先天优势,以“五彩产品”为基础,深挖旧院黑鸡、高山蔬菜、万源老腊肉等本土食材的文化内涵与营养价值,既传承传统菜肴的老味道,又开发健康新兴食谱,持续打响“万源味道”品牌,让“五彩店”“万源菜庄”成为展示万源特色的“美食窗口”。
聚力天然药养。大力发展天麻、萼贝、杜仲等道地中药材种植,推动“中药材”向“健康产品”转化,开发医养产品、滋补药膳,推出“万源药香”伴手礼,加快建设中医药康养基地,让大巴山的“本草精华”惠及万民。
聚力静心疗养。升级龙潭河“硒锶”温泉品质,深挖“中国天然氧吧”优势资源,拓展生态疗养、心灵疗愈等新赛道,打造“疗养+”服务品牌,真正把“养生养老、万源最好”的愿景变为群众可感知的现实。
二、传承红色血脉,做强“赓续薪火”之廊
万源是一部庄严的红色史诗,必须坚持把红色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以红色路线、红军故事等为主线,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浸润群众心灵。
“走红军路”。串联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烈士陵园、红军公园、川东农民起义旧址等红色地标,打造“一馆两园多遗址”的红色文旅带,推动红色旅游与乡村游、生态游、研学游深度融合;精心设计玄祖殿、大面山战场遗址徒步线路,让游客在行走中感悟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
“吃红军‘粮’”。从先辈革命精神中汲取“精神食粮”,扎实推进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完成固军坝起义指挥部、李家俊故居陈列布展,抓好万源保卫战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特色区域试点,与高校、研究院所共建四川省“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让红色文物“活”起来、红色历史“传”下去。
“讲红军事”。深挖“笋子梁十二勇士”等英雄事迹,把红色故事转化为可体验、可参与的文旅产品。设计“小红军训练营”研学课程,推出“战地电报员”“红军炊事班”等体验项目,举办红色讲解员大赛,让干部群众在听故事、做体验中传承红军精神,让红色文化内涵成为激励万源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绘就水墨画屏,做靓“诗意栖居”之廊
万源的山水是“水墨丹青”,必须倾力打造“春赏花、夏纳凉、秋赏叶、冬玩雪”四季游品牌,让群众与游客在四季变换中感受“诗意栖居”的美好。
春有“山花烂漫”。因地制宜发展菜花、果花、山花观光,积极开展白沙猫儿坝油菜花节、巴山硒李赏花节、东梨村梨花节等节庆活动,同步修缮赏花步道、增设观景平台,让游客在花海中邂逅春日浪漫。
夏有“清凉避暑”。深入实施“清凉经济”行动,打造让水坝、长洞湖等高山避暑营地;依托龙潭河开发激情漂、主题漂等“漂流+”业态,全力创建龙潭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鼓励青龙嘴、平溪等地丰富亲水、戏水项目,推出多样化避暑旅居产品,将“凉资源”变“热产业”,让“夏天到万源避暑”成为共识。
秋有“彩林漫山”。大力保护培育大巴山枫香、黄栌、银杏等树种,重点建设花萼山、鱼泉山“红叶走廊”,举办群山观叶、彩林摄影等活动,推出“巴山秋韵”林旅精品线路,让层林尽染的秋景成为万源的“网红名片”。
冬有“冰雪奇观”。依托八台山、皮窝“暖雪”资源和雾凇景观带,丰富“冰雪+温泉”“冰雪+演出”“冰雪+美食”等冬游业态,延伸“冰雪经济”产业链,培育“巴山雪乡”品牌,让冬季的万源同样充满吸引力。
四、寻味乡愁烟火,做精“惬意田园”之廊
乡村是承载乡愁的载体,必须坚持以农为基、以旅兴农,让乡村既有“田园美”、又有“烟火气”,让群众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共享振兴成果。
唱响田园牧歌。依托田园风光、乡土文化资源,串联茶文化原乡、瓦村茶语、金色大地、巴山云海等点位,推出采茶、插秧、摘果等农事体验活动,打造“硒部茶园走廊”“巴山田园风光”等乡村游综合体,让游客在“农旅相融”中感受乡村“烟火气”,让群众在家门口持续增收。
弹奏民俗谣曲。深挖徐庶隐居花萼山、张飞夜过三关等历史典故,系统阐释紫云坪《植茗灵园记》茶道源流价值,打造荔枝古道文旅走廊;推动太平坎村史馆、猫坪村史馆、牛卯坪农耕博物馆提档升级,把手工编织、民间绘画、传统美食等民俗元素转化为特色产品,让乡村旅游既有“颜值”更有“内涵”。
律动乡愁乐章。加大泥溪沟、三合面、三官场等古道古村的保护与开发力度,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推出“住农家院、吃农家饭、享农家乐”的“村味”套餐,全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心灵港湾,让乡愁成为乡村振兴的“加分项”。
五、激活山地潜能,做响“跃动奔腾”之廊
万源山地资源得天独厚,必须坚持“以赛促旅、以旅兴城”,通过举办各类探险、竞技、表演赛事活动,让青山绿水间涌动运动活力。
精心举办激情“探险赛”。依托花萼山、钟停溶洞等特殊地质资源,举办“丛林穿越”“溶洞探秘”等综合挑战赛,开发溪流钓、溯溪等赛事产品;建设“黑宝松涛”森林步道,串联森林、峡谷景观,打造森林徒步运动新高地,让户外爱好者在探险中感受万源的山水魅力。
精心举办热血“竞技赛”。加快建设万溪湖(固军水库)水上赛事基地,加强与国省赛事协会合作,积极引进马拉松、自行车越野、川渝陕八台山攀岩等大型专业赛事,邀请国内外知名运动员参赛,不断提升万源赛事的全国知名度与影响力。
精心举办趣味“表演赛”。结合景区景点、体育场馆,推出“观赛+体验”套餐,举办“和美乡村”篮球赛、“红城歌喉”争霸赛、“巴山勇士”拔河赛等系列特色赛事;健全大型活动服务保障体系,邀请著名文化团队和艺人来万举办演唱会、音乐会,让“运动+文化”成为万源吸引游客的新引擎。
六、擦亮时代印记,做活“绿色工业”之廊
工业遗产是万源发展的“时代印记”,必须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绿色与创新同步”,让老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为文旅融合发展增添“工业元素”。
激活工业遗产。编制沙滩万福钢铁厂、青花钢铁厂开发利用方案,重点打造工业“研学游”“记忆游”项目;支持建设“三线”记忆馆、“三线”口袋公园,通过展示老生产设备、历史照片,重现昔日工业建设的奋斗场景,让工业遗产成为传承工业精神的“活教材”。
创新工业科普。鼓励企业建立展示馆(区),设置企业规划、发展历程、生产车间参观廊道,积极运用AI客服、VR场景导览、AR互动解说等新技术,打造沉浸式数字体验空间,让游客在互动中学习工业知识,了解万源工业发展历程。
拓展工业消费。聚焦富硒美食、地理产品、特色山水等万源标志,研发精美工业文创产品,邀请游客参与纪念品制作,形成“参观—体验—消费”的闭环链条,让工厂不仅是生产基地,更成为品牌宣传窗口和产品卖场,实现工业与文旅的双向赋能。
文旅融合路,万源正扬帆。下一步,万源市将持续做优“六廊”品质、丰富文旅业态,让“巴山画屏”的生态之美、“红城万源”的红色之魂与“六廊”建设的特色之韵深度融合,努力把万源建设成为川陕渝地区知名文旅目的地,让更多群众共享文旅发展成果,以优异成绩谱写万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中国网 文:蒋波 作者:系中共万源市委书记 图片由万源市融媒体中心提供 原题:以“文旅之廊”建设为笔添彩“巴山画屏·红城万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