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伦敦世界旅游交易会现场,山东以“孔子家乡”之名走向聚光灯。“好客山东”四个字,不再只是口号,而是化作了可感知的温度与场景,向西方观众具象呈现。这不仅是一场旅游推介,更是齐鲁文化在全球语境中一次充满创意的表达。背后支撑的,是“仁者爱人”的伦理温情与“天下归仁”的广阔胸襟。它们正借由现代文旅的桥梁,缓缓走向世界。
体验,让“好客”二字落地生根。齐鲁文化中那份特有的“好客”与“务实”,在展区设计中被巧妙转化为可参与、可感知的环节。现场礼仪展演、手工艺互动体验,让参观者在亲手参与中,触摸到流传千年的待客之道。历史上,齐地重商、鲁地崇礼,而山东此次的展陈,恰是二者气质的融合:一侧是传统手工艺体验区,另一侧则配备了数字化查询屏,游客可实时获取线路推荐、交通信息与预订入口。通过可触可感的沉浸式体验,“好客山东”不再只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沉淀为游客心中真实、生动而温暖的记忆。
产品,让典籍走出纸页,走进生活。山东在推广中,有意将古籍中的智慧转化为可参与的活动。交易会现场,参观者可以亲手拆解鲁班锁,让千年前的工艺智慧,成为跨越语言藩篱的手边游戏;拓片制作体验,则让金石文字成为可触摸、可携带的文化印记。而“跟着孔子去研学”系列路线,进一步将“仁者乐山,知者乐水”的哲思,落实为可真实行走的山水旅程。文化不再囿于书架,而是成为可选择的旅途风景。正是这种从文字到体验的“转译”,让传统文化走出书斋,在生活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技术,为跨越时空的对话架设接口。山东也尝试以现代科技为古老文明注入当代形态。“孔子数智大模型”的引入,正是对“如何与千年思想对话”这一命题的回应。游客通过与AI的轻松互动,不经意间触及儒家思想的吉光片羽,理解的门槛降低了,文化好奇的窗口却打开了。技术,在此刻成为一把钥匙,将厚重的文明遗产,解锁为可感、可对话的当下智慧。
从文化价值到旅游产品,从地域特色到体验活动,从思想理念到互动内容——山东所做的,并非简单的包装,而是建立在对目标市场的深入理解之上。此次推广中有效的“转化”,跳出了宏大叙事,转将思想与价值“翻译”为旅游产品、互动体验与数字内容。这套注重实效的策略,不仅直接服务于文旅推广的目标,也展示了一条可复制、可落地的传统文化出海路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