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起至11月19日,上海书展“旧书新知·淘书乐”旧书市集3.0升级版重返苏州河畔,邀请广大市民读者共赴一场“溯源上海城市精神、探寻城市发展印记、领略海派文化魅力、感受申城人文温度”的书香之约。
2023年9月,“旧书新知·淘书乐”于苏州河畔樱花谷正式启航。两年来,“旧书新知·淘书乐”在上海多个区域举办了15季,累计达成10余万册书刊的循环流通,吸引读者游客近110万人次,收购旧书约1.5万余册。
此番回归,“旧书新知·淘书乐”基于上海图书公司和苏州河地域文化优势,重点围绕“上海元素”展销一批古旧书刊、特价图书、港台版图书、连环画、明信片等,生动勾勒上海百年发展历程及其背后所蕴藏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集中呈现海派文化在不同语境中的传承与新解。
老陆是市集的老面孔了,从第一季开始几乎场场不落。市集10点开张,他和一群书友9点多就到了。来早了也不肯闲着,挽起袖子和工作人员一同做起了准备工作。
市集一开场,老陆直奔“宝藏书”主题专区,第一眼就看上了本季重磅书籍《魏张黑女志》。“可不敢小看它,”老陆给一旁的记者当起了导览。《魏张黑女志》即《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因避清康熙帝玄烨名讳,清代多称《张黑女墓志》。此墓志刻于北魏普泰元年(531年),原石久佚,仅有晚清诗人、书法家何绍基藏旧拓剪裱孤本传世。民国时期,艺苑真赏社(现属上海图书公司,位于福州路424号艺术书坊三楼)主人秦文锦获得此志,后由其后人保存。此志书法精美遒古,峻宕朴茂,被誉为北魏墓志之极品。
除了这部重磅书籍,让老陆久久不肯挪开步子的,还有清光绪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赵文敏写本两汉策要十二卷》、民国开明书店铅印本《背影》,以及1988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暮钟》王西彦签名本,“从这些书上,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上海不同时期文化出版的发展脉络。”老陆说。
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市集共汇集近2万种古籍文献、民国书刊,2千余种少儿、艺术、汉译名著等低至3折的特价图书,400余种港台版和原版图书,以及杂志、“读书人”图书盲盒等,满足不同读者的淘书需求。
有老面孔就有新朋友。在附近写字楼上班的新上海人小张,一进场就被“海上拾珍——上海老照片掠影”展吸引住了。本季“旧书新知·淘书乐”特别甄选了24幅上海老照片,希冀市民读者通过这些往昔城市掠影,得以一窥上海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为增强读者沉浸式体验感,主办方还特设了一个交流互动环节,即展览中的三幅老照片采取未命名形式,以交由读者自己去找寻其中建筑的名称、拍摄位置等,感兴趣的读者还可自己拍摄同款照片,珍藏下上海的过去和现在,成为历史文化的传承者。
“这个太有意思了,”小张拉着自己的本地同事准备一试身手。
书籍、展览以外,以“海派特色”为内核的700余种文创产品也汇集于苏州河畔。其中有承载申城岁月记忆的“良友”系列,有海派元素与现代设计深度融合的非遗配饰,以及承包童年欢乐时光的文创潮品等,每一件文创产品都藏着上海乃至中国的文化底蕴与创新活力。值得一提的是,黄浦区税务局与上海市净水技术学会也将文创产品带到现场。
让老书友们惊喜的是,线上线下联动的旧书收购服务也重返苏州河畔。本季“旧书新知·淘书乐”的专属套色印章,还为此特别设计了“代言人”——爱阅读的小熊骑着电瓶车收购旧书的可爱画面。从中,读者将感受到浓浓的书香、满满的暖意,正如小熊在路上一样,“旧书新知·淘书乐”也将继续在进一步助力推广“旧书新知”、建设“书香上海”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淘书乐”·樱花谷旧书市集
地址:南苏州路186号
记者 / 刘艺
编辑 / 李伽钵
图片 / 周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