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新闻广播】
千年之前
白居易在周至县的山水间
行走、为官、创作
将个人的文学实践
与这片土地的风物人情
深深交融
千年之后
周至县依然保存着
这份珍贵的文化记忆
并赋予其新时代的生命力
周至县大秦寺
周至县楼观台景区
昔日,白居易在周至任县尉
这片土地的
山川风物、民生百态
都成为他笔下的诗篇
千年之后
我们仍可沿着诗文中
留下的线索
寻访他当年
所见所感的发生地
完成一场
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周至县楼观台景区
白居易曾经在楼观台
感悟自然变幻
于仙游寺
获取《长恨歌》的灵感
在黑河畔
体察农耕艰辛……
如今,我们沿着
白居易的诗行指引
漫步于他曾行走的古道
伫立于他曾抒怀的遗址
在实景与诗境交融中
感受周至县深厚的文化积淀
与不绝如缕的诗学传承
周至县黑河水库
周至水街烟火巷子
谈及周至县的浪漫
有白居易写于此地的
《长恨歌》为证
“天长地久有时尽”
千古名句,直接封神
至今还是情侣互诉衷肠的
“顶级文案”
周至县八云塔
谈及周至县的静谧
白居易写过
“寂寞经声竹阴暮”
道尽雅致的禅意
朱鹮在周至县田峪河畔飞翔 图/谢伟
周至县赵公明财神文化景区
唐代,“诗”是文人之间
最深沉的对话
当白居易途经
周至县境内的骆口驿
于壁上题下“石拥百泉合
云破千峰开”之句时
他不仅是在摹写这里的
险峻与壮美
更是在完成一场
跨越时空的寄望
周至县骆峪村 图/郝钟毓
周至县骆峪村“傥骆道遗址周至段” 图/郝钟毓
此后,挚友元稹途经此地
见诗如晤,提笔相和
白居易得知后
亦以“唯有多情元侍御
绣衣不惜拂尘看”回应
留下了文学史上一段动人的
“诗简往还”的佳话
周至县骆峪水库附近油菜花海
这种以诗为信
以壁为媒的交流
是唐代士人精神世界的
优雅注脚
也映射出周至县
作为长安西南交通要冲的
重要地位
骆口驿不仅是古人
南来北往的休憩之所
更是一处流动的“公共诗板”
见证着千年前的
思想碰撞与情感流动
周至县骆峪村“古骆国遗址” 图/郝钟毓
周至县每一片翻滚的麦浪
都回荡着千年前
白居易的一颗诗心
白居易曾经走入这里的田间
目睹农人“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的艰辛
记录“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的坚韧
更因“家田输税尽”的贫妇
而触发“念此私自愧”的
深刻自省
周至县的田野
是这位大诗人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文学主张的实践起点
千年文脉在周至县
生生不息……
周至县古楼观庙会 图/谢伟
周至县玉皇庙村,山茱萸花摇曳生姿 图/王健
一首长恨歌,千年诗魂地
仙游寺静立在周至县
白居易的《长恨歌》
正是在此间山水
与历史的交融中孕育而生
周至县仙游寺
唐元和元年
白居易与友人
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
谈及大唐旧事
兴慨之下
提笔写就这首千古绝唱
这里的幽静山水
为他提供了灵感源泉
也使周至县成为《长恨歌》
不可替代的“诞生地”
周至县仙游寺 图/王涛
如今我们漫步周至
依然能在仙游寺的塔影下
感受《长恨歌》的缠绵深情
在古骆道的遗迹中
想象诗人题壁唱和的文心相通
周至是一座
可以“读”的县城
它以山水为卷,以诗篇为注
邀请每一位来访者
循着白居易的足迹
完成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学对话
周至水街烟火巷子
周至县古楼观庙会
【来源:西安文旅、周至文旅】
【编辑:罗茜文】
【审核:丁芝茜】
【终审:徐 冬】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