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风携着初夏的温润,我暂别城市的喧嚣,早晨8时从青岛乘坐高铁到青州,在五A级青州古城游玩了大半天,于当日六时许再乘坐高铁奔赴济南章丘。翌日在朋友母女的陪同下去了朱家峪。
我的行程安排中原没有朱家峪,只是去章丘后才想起要去看一看。对于朱家峪来说,是一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被誉为“齐鲁第一古村”和“江北聚落标本”,保存有近200处明清古建筑,里面的主要景点包括康熙双桥、文昌阁、魁星楼等,特别是因《闯关东》等影视作品而闻名。
对于久居樊笼的那颗心,早已对古朴宁静之地生出无限向往,而这场旅程,终是让“不虚此行”有了最真切的注脚。
抵达时,阳光正好铺洒在村落的每一处角落。朱家峪像一位沉睡多年的老者,安静地卧在大地的怀抱中,无一丝张扬。村口的老槐树早已枝繁叶茂,撑开一把巨大的绿伞,将细碎的光影斑驳地洒在地面。
前方粗糙而坚实的树干上,沟壑纵横如岁月镌刻的史书,默默记录着这个村落百年来的兴衰荣辱、人事更迭。
踏入村落,脚下是青石板铺就的小路,蜿蜒曲折地通向一座座古老的房屋。历经风雨侵蚀的石墙略显斑驳,却依旧顽强地挺立着,守着一方天地的安宁。
只见错落有致的小院里,偶尔能望见老人坐在门口的竹椅上,手中捻着针线或是静望着远方,眼神中透着一种与世无争的淡然。他们就像这村子一样,历经岁月风雨,却始终坚守着一份未曾被外界惊扰的质朴。
漫步间,一座古老的学堂映入眼帘。推开虚掩的木门,陈旧的桌椅整齐排列,仿佛还能听见昔日学童们朗朗的读书声穿透时空而来。
如果说这学堂是朱家峪重视教育的见证,那么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正是这样一方小小的天地,孕育出了无数乡村儿女的希望与梦想。
可转念一想,如今许多村落的学校都面临着相似的困境:年轻人大都离开故土,奔赴城市追寻更广阔的天地,只留下老人与孩子守着空荡荡的村落。
时代在变,人事更迭。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却也让人不禁反思:我们在追逐现代文明的便捷与繁华时,是否也在不经意间遗失了乡村独有的温情与世代相传的文脉?
沿着小路继续前行,便来到了村中的溪流边。溪水潺潺,清澈见底,几尾小鱼自在地游弋其间,搅碎了水中的云影。溪边的垂柳依依,枝条轻垂至水面,随风轻舞,漾起圈圈涟漪。
这古村落的溪水如一条灵动的丝带,将村落的屋舍、石板路、古树串联起来,为这座古朴的村落注入了鲜活的气息,让沉静的时光也多了几分温柔流转的意趣。
临近午后,才恋恋不舍地踏上归途。夕阳的余晖为村落蒙上了一层金色的纱,石墙、古树、溪流都染上了暖融融的色调。回望朱家峪,它早已不止是一处风景,更成了一种精神的寄托。这里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也映照着乡村在现代社会中的挣扎与坚守。
或许,真正的传承从不是固守原貌的停滞,而是在时代浪潮中找到平衡。游玩山东境内的旅游景点,有一种感觉是当地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不惜重金,无论是五A级景点还是四A级景点都是很有特色,且精心打造出更完美的视觉体验。
愿未来的朱家峪,既能留住青石板上的岁月痕迹、学堂里的文脉根基,也能接纳现代文明的养分,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继续散发着它独有的魅力,让每一位前来的旅人,都能在这古村烟火里,触摸到时光的温度与生命的本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