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夏威夷,总让人想到阳光沙滩和火山,但如果想在岛屿之间旅行,基本就得靠飞机了,而不能坐船。夏威夷有八个主要岛屿,但人口主要集中在欧胡岛、茂宜岛、大岛和可爱岛。欧胡到可爱岛有100英里左右,到大岛得150英里。水域特别深,有些通道像阿洛努伊哈哈海峡,深度超过6000英尺,水流急。 这些地理条件让船只航行变得费劲,浪大风猛,乘客容易晕船,时间通常得6到8小时一趟。相比之下,飞机只要一小时,票价还便宜,100美元就能往返。
历史上,夏威夷不是没试过渡轮服务。最出名的就是2000年代的夏威夷超级渡轮公司。2001年开始规划,2003年正式公布,目标是连通四个主要岛屿,让人能带车带东西过去。创始人蒂姆·迪克觉得市场潜力大,因为当时岛民每年飞来飞去有400万趟次。2004年,他们从阿拉巴马船厂订了两艘船,每艘8900万美元,2007年第一艘阿拉凯号到位,开通欧胡到茂宜的线路。第二艘胡阿凯号在2008年加入。但好景不长,运营11个月,运了25万乘客,就撑不住了。
环境方面,夏威夷生态超级脆弱,岛屿隔离得远,容易被入侵物种毁掉。大岛已经有火蚁和一些有害植物扎根,州政府想挡住不让扩散到其他岛。渡轮带车过去,车上可能藏着虫子或种子,检查再严也难防。这比飞机风险大多了,因为飞机行李筛查更彻底。这里还有座头鲸的迁徙路径在航线上,船大速度快,容易撞上。2007年,环境团体起诉,说公司没做完整的环境影响评估。夏威夷州法要求这个评估必须做,但超级渡轮先运营后补,法院一开始允许,但后来翻盘。2009年3月,最高法院判豁免违宪,服务立马停摆。结果公司破产,两艘船3500万美元贱卖给海军,转去做军用运输了。
地理问题上,夏威夷岛屿是火山起源,海底山峰直插上来,没有大陆架那种浅水区。通道深,水流强,船得是开洋标准的,造价高,维护贵。阿拉斯加或华盛顿州的渡轮在沿海浅水,条件好多了。夏威夷的船得抗住大浪,航速还得控制,不然更危险。乘客反馈,晕船率高,旅途不舒服。岛民跨岛频率低,游客倒是可以用,但外岛居民怕他们带租车过来,加剧堵路。可爱岛和茂宜的人特别反对,觉得会毁掉本地生活。
经济上,渡轮根本竞争不过飞机。航空公司像夏威夷航空,航班密集,每天座位好几千。渡轮就算乐观估计,也只占11%的市场。2017年州政府搞了个可行性研究,说要建渡轮,得升级港口、设农业检查站,成本高得吓人。琼斯法案是1920年的老法,规定美国境内货客船必须美国造、美国船员、美国旗。这保护本土产业,但船厂没竞争力,价格虚高。超级渡轮的船在阿拉巴马造,单艘1.66亿调整后美元。要是国外造,能便宜一大截,比如2019年同公司海外建更大船,才1.16亿。琼斯法案让美国渡轮起步就贵,运营成本也高。夏威夷没阿拉斯加那种石油钱补贴渡轮,阿拉斯加渡轮69%靠州预算,夏威夷税收负担已经全国最高,再加税老百姓受不了。
琼斯法案对夏威夷影响大,不光渡轮,整体经济都受拖累。研究说,每年本地家庭多掏1800美元,因为货运贵。船必须从本土来,绕远路,油耗高。琼斯法案支持者说它保障就业和国防,但批评者觉得它抬价伤害岛屿州。夏威夷没自然资源,靠旅游和军方,工作低薪,房价却高。制造业不行,因为运费贵。超级渡轮失败后,没人敢再试。
现在,主要岛屿间还是没定期渡轮。只有短途的,比如茂宜到拉奈或莫洛凯,因为那些岛近,水浅,风险小。航空公司主导西南航空可能2025年减班次,但夏威夷航空稳住市场。岛际航班短,准点率高,行李限重但够用。
最近,夏威夷海鸥机倡议在2025年11月完成可行性研究,说能每月载36万乘客。海鸥机是电动水翼船,飞低空,避开大浪。但还只是研究阶段,没实际运营。社区反馈混杂,有人觉得好,有人担心环境和噪音。基础设施得建,港口升级。短期内,渡轮不会回来。研究说,就算技术进步,需求低,成本高。居民习惯飞机,游客也一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