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棕树营街道牵头打造的大观河畔“民族团结主题打卡点”正式建成开放,迅速成为市民休闲打卡的热门选择。该项目将彝族、白族、傣族等12个世居民族的文化符号融入河岸景观,打造了一个集文化展示、旅游体验与教育实践于一体的城市新空间。
设计团队将彝族虎纹刺绣、白族甲马雕版等非遗元素,与象征团结的石榴纹、孔雀、大象及春城花卉等意象创新融合。精心创作的“共生之美 象征的春城”系列艺术造型和大型墙绘,融合剪纸艺术与现代审美,成为河岸线上一处兼具民族特色与时尚气息的文化地标。
Hello,autumn
市民李女士:
“每次散步经过这里,都会停下看看这些漂亮的墙绘,给孩子讲讲画里的民族故事。原来对民族文化了解不多,现在边走边看,孩子都能认出好几个民族的图案了。”
基于大观河畔年轻游客占比高的特点,项目采用“网红打卡”模式,通过打造高颜值场景,构建“拍照打卡—内容分享—文化认同”的传播链条。街道将联合运营方,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发布打卡攻略,发起线上互动话题,推动民族团结故事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
90后李小姐:
“这个打卡点特别适合拍照发朋友圈,我们已经拍了十几张照片,准备发小红书分享这个新发现。”
小学教师王老师:
“带着学生来这里上课,比在教室里讲民族文化生动多了,孩子们亲手触摸民族图案,参与互动体验,对民族团结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项目与教育部门合作,挂牌“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创新开发“五个一”沉浸式课程,将打卡点转化为“行走的思政课堂”。据了解,课程包含民族文化探索、互动情景剧、手绘打卡手册、非遗手作体验和共融主题班会,让青少年在实景体验中增进文化认同。
项目还建成“民族连心驿站”,培育多民族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民族市集、非遗课堂和舞蹈快闪等活动。同时,结合昆明冬季观鸥季,将推出民族风情讲解与表演等特色活动,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的有机融合。
棕树营街道通过这一“微改造”项目,以“小场景”成功承载民族团结“大主题”,让各族群众在共居共学、共建共享中绘就民族团结新画卷。
昆明西山发布
来源:西山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刘一菡 康碧姝
编辑:杨晓静 刘一菡
编审:杨晓静 刘一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