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11月,随着浙江、广东、四川等多地中小学陆续试行秋假制度,旅游市场在传统淡季迎来了一波“错峰出行”的小高峰。这场假期“上新”不仅为学生们打开了走出课堂、亲近自然的窗口,更解锁了淡季旅游消费的新活力,让“从容出游”成为这个秋天的文旅关键词。
数据亮眼,三地出行热潮点燃淡季市场
秋假的拉动效应在出行数据中得到充分印证。现代快报记者从相关旅游平台了解到,浙江、广东、四川三地出发的机票及周边酒店预订量均实现同比显著增长,其中四川酒店订单增幅高达92%,浙江紧随其后增长68%,广东酒店预订量也实现25%的同比提升。
机票预订同样表现不俗,浙江、广东、四川分别实现22%、17%、6%的同比增长,成都出发至三亚等热门航线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火爆场景。
热门目的地与景点的选择更趋多元,打破了传统旅游格局。浙江游客偏爱周边及核心城市,杭州、上海、宁波跻身热门目的地前三,灵隐飞来峰、西湖观光游览车等景点备受青睐;广东游客则热衷于深度文化体验,南越王博物院、广州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占据热门景点榜单前列;四川游客的足迹既遍布成都、重庆等省内城市,也延伸至北京、上海等远方,毕棚沟、九寨沟等自然风景区与成都自然博物馆等文化场馆形成“双热门”态势。
体验升级,错峰出行收获高性价比旅程
“以前国庆节带孩子去故宫,满眼都是后脑勺,排队排到孩子哭闹,体验感太差了。”四川上班族李女士的吐槽道出了许多家庭长假出游的痛点。而这个秋假,情况彻底改观。借助孩子学校首次推行的秋假,李女士拼凑出5天小长假,报名了“寻味北京5日亲子营”,收获了截然不同的旅行体验。
在故宫,她和孩子能静静聆听讲师讲解珍宝馆藏品;在八达岭长城,可从容拍照赏秋,无需在人潮中穿梭;胡同里的非遗讲解、什刹海边的Citywalk,更带来了以往不敢想象的沉浸感。更让她惊喜的是性价比:人均花费较去年国庆同类产品便宜近30%。
这种体验升级并非个例。秋假期间,旅游产品价格较旺季大幅下降,跟团游产品价格降低20%~30%,较春节假期甚至可降近50%,为家庭出游降低了经济门槛。同时,热门景区“预约难、排队久”的痛点得到显著缓解,在故宫、三星堆、九寨沟等景点,游客得以放慢脚步,深度感受目的地的文化与自然魅力。成都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秋假期间游客总量同比增长116%,夜游锦江接待量同比激增468%,其中免票亲子家庭占比近七成,印证了优质体验带来的吸引力。
供给创新,从“观光打卡”到“沉浸学习”的蜕变
秋假带来的市场机遇,推动旅游业者跳出价格战,转向产品创新与资源优化。很多旅游平台也针对性推出精品线路,携程推出“金秋京城”亲子营串联清华、北大校园研学与胡同非遗体验,“崇左秘境”之旅带领孩子寻觅白头叶猴、追踪粉色海豚,“探徽州”产品则邀请黄山第十九代守松人讲述守护故事,实现了从“单纯观光”到“沉浸式学习”的转变。
景区端也在积极发力。四川广元唐家河风景区推出门票减免政策,面向全国中小学生、教师及家长让利,同时打造“清晨物语”“暗夜探险观兽”等研学课程,让孩子在红叶美景中观察藏酋猴等野生动物,实现“游中学、学中悟”,秋假期间日均接待游客超4000人次。成都博物馆增开15场主题教育活动与文物手工互动,秋假首日入馆人数达1.5万,未成年人占比接近暑期峰值,成为“行走的课堂”典范。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裴诗语
图片来源:携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