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天,有张照片在网上传开了,拍的是京都的电车,车厢里没有人,显得特别安静,有人给这张照片配上文字说,中国游客不来,城市才这么清净,这话听着顺耳,可背后的事情没那么简单,中国游客比前两年少了七成以上,不是他们不想来,是各种原因让他们没法过来。
北海道卖螃蟹的店主现在转做关东煮生意,因为店里六成客人是中国旅游团,京都租和服的店铺八成订单来自中文客户,银座那些大牌店六成收入也靠中国游客支撑,本地人花钱少了,选择住便宜旅馆,补不上这个缺口,民宿、导游和代购这些行业直接断了收入来源。
有人说中国游客吵闹还乱扔垃圾,其实很多中国游客很守规矩,花钱也大方,欧美游客虽然人数多,但每个人花不了多少钱,东南亚游客的消费能力更弱一些,还有人责怪在日华人应该管好同胞,这种想法没道理,在日华人是当地居民,不是导游,也没有权力去管游客。
日本旅游服务跟不上需求,导览没有中文讲解,预约系统操作困难,支付方式也不够便利,宣传手段还停留在过去那种只吸引大型旅游团的方式,现在的中国游客已经发生变化,他们习惯使用高铁出行,依靠翻译软件沟通,通过小红书查找攻略,主动寻找冷门景点,选择错峰出行,避开拥挤人潮。
2025年是中日文化交流年,日本这边却没什么大动静,东京和京都几个景点试着推行预约制、提供中文服务,但范围有限没铺开,巴黎那边做得更到位,采取限流、补贴、分流三招一起用,效果就明显,而日本更多停留在抱怨层面,没有真正帮助到商家。
清净听起来不错,但代价是让底层打工的人丢了工作,真正的待客之道不是赶人走,而是找到办法让大家都能觉得舒服,游客减少不是终点,它提醒你系统出了问题,该改的地方就要改,不然下次再缺人手,日子会更难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