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故地,地处中原这一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历史厚重,遗存丰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河北的国保数量全国排名第三,仅次于山西、河南。大概因为以往不急于言说,这座以咫尺之距环抱京城的国保大省,像一本未被完全翻阅的千年古籍,过于低调。于是,我们第二次将目光聚焦于这片厚土——河北,探索那些“秘境”。
这次选取的三个点位满城汉墓、邺城与蔚县各有特点,恰好是这部史书中风格迥异却又彼此关联的章节。
两汉之交,河北头一次走进了历史的前台。当时民谣有云:“得不得,在河北”,冀州(河北)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凭借河北发家的基业,光武帝刘秀成功问鼎中原,将大汉的国祚延续了200年。满城汉墓是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景帝刘启之子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子窦绾的墓葬,因为从未被盗,结构完整,其中丰富的文物几乎呈现了西汉王朝贵族的生活百态。
汉末三国,一个群星璀璨的英雄时代来临。公元204年,曹操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后开始兴建邺城。一条贯穿全城南北的轴线,将承袭自古老《周礼》的城市布局投诸现实,成为中国古代都城营造的典范。在此后300多年间,邺城先后作为五朝帝都,足以与长安、洛阳并列,堪称全国首屈一指的大都市——直至北齐王朝的覆灭,邺城被后来隋朝的建立者杨坚夷平。但是没过多久,当盛唐来临,河北将迎来她在历史上鼎盛的高光时刻。
上千年风云流转,很多河北的市镇都成为历史的见证者。例如蔚县,春秋时期为代国,秦朝时期为代郡,唐朝时期为蔚州,宋辽时期为燕云十六州之蔚州。蔚县地处长城内外之间,是古代南方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草原游牧文明交汇的前沿,千百年的竞夺、商贸、交流、融合,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造就蔚县独特的文化和魅力。
此次我的目标为满城汉墓,以前曾在博物馆看过满城汉墓精品文物,如今攀上陵山,走入这个位于山洞里的神秘“地下王国”,完全是另一番感受。
满城汉墓分为刘胜墓与窦绾墓,两墓坐落在陵山主峰的东坡上,相距仅104.5米。与传统堆“土包”“封土”标识墓位的墓葬全然不同,它没有隆起于地表的土丘,似乎不追求昭示天下的显赫,满城汉墓将整座山体,化作了自己的棺椁,隐入太行余脉的岩层之中,与山石草木共生共息。从外部看,你只见山峰连绵,一如千万年来的自然样貌,这是一种更谦卑,也更骄傲的存在。
循着路标的指引,才能找到那处曾经被巧妙隐藏的入口,仿佛推开一扇通往山腹深处的门。门后,是掏空岩石开凿出的宏大宫殿。没有泥土的阴湿,只有岩石的亘古清凉。中山靖王刘胜和他的王后,便在此安卧2000年。
两墓结构保存完好,墓中还保留有完好的排水系统。墓中出土的1万多件文物目前多数在河北博物院收藏,精品予以展出,墓葬则按原样复制了这些文物,完好摆在当初发现的位置。可以说,走进今天的满城汉墓就像跨越千年时光,让人产生一种奇异的“在场感”——你仿佛就站在2000年前葬礼完成的那一瞬间,目睹了一切喧嚣归于永恒的寂静。车马齐备,铜辕铁轮,满目珠玉,杯盘碗盏,衣冠俨然,大墓完整封存了一个时代的生机与奢华。这一刻,刘胜与窦绾不是史书上一个遥远的名字,而是这方天地里,刚刚离席的主人。
为什么他们能制造出可拆卸、调光且具有超前环保理念的“黑科技”宫灯?为什么2000年前的他们,身量已经被估算约为1.85米和1.70米,即便放在今天也相当高挑?为什么陪葬的医疗器具包含铜质外科手术刀?太多的困惑留给了今天的我们,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些谜题的存在,才让那段远去的历史不是干涩的定论,而是一场恒久的对望。
发于2025.11.24总第1213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与历史对望
记者:李静
编辑:杨时旸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