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翩翩起舞,非遗鱼灯流光溢彩,VR世界幻妙绝伦——第六届长三角文博会上,1500家文化单位汇聚成的创意浪潮,正扑面而来。
11月20日,第六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拉开帷幕。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激发文化产业创新创造活力”为主题,这场年度文化盛宴以8万平方米的规模,汇聚了来自长三角及全国各地的1500多家文化企业,共同打造了一场融合传统与未来、商业与艺术的“年度文化顶流”大展。
全新格局:文化盛会的多元呈现
本届文博会首次打造了 “1+6”展览新格局,即一个综合发展板块加上四个特色专题展和两个特色展区。
这一全新布局打破了以往的地域界限,为观众带来了更为丰富多元的观展体验。
在开幕式上,一系列重磅成果相继发布:“长三角数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正式亮相,《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蓝皮书》《第三批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以及《2025年度长三角文旅产业重大项目》等成果也为长三角文化产业的一体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的新生之路
在安徽展区,一场炫目的非遗鱼灯巡游吸引了众多目光。 光影流淌间,徽州传统民俗的浪漫与现代科技的炫酷完美融合。
不远处,徽菜大师正现场展示长满白色菌丝的毛豆腐制作技艺,旁边的工作人员即兴唱起快板,将美食文化娓娓道来。
浙江展区里,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成为一大亮点。 宇树科技的最新款机器人随着音乐灵活舞动,引来观众阵阵叫好。
而垂云翼科技打造的VR星空场景,则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激烈碰撞。
地域风情:长三角的文化万花筒
江苏展区别出心裁地打造了一面“苏超”标语墙。 “冠军泰州,一座有戏的城市”、“饮马江淮,披荆斩棘”等口号生动展现了江苏各城市的个性。来自泰州的文创产品设计巧妙,“泰厉害”、“我们是冠军”等字样的帆布包令人会心一笑。
上海青浦展区则以一抹标志性的青绿色帷幕,勾勒出“见一角知江南”的温婉意境。 展区内,非遗版画拓印互动体验区让观众亲手感受技艺传承的魅力。茭白叶编织、何氏彩灯、华福汇“独幅旗袍”等非遗项目的展示展演,更是让人沉浸式体验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
跨界融合:文化产业的无限可能
上海报业集团展位重点展示集团率先启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一年以来的阶段性成果,同时推出了一批文创产品。
解放日报的上海Citywalk浓缩咖啡杯碟、新民晚报的夜光对杯等产品,展现了媒体跨界的新尝试。
阅文集团展区内,《全职高手》《诡秘之主》等IP衍生品区人气爆棚。 为加速释放IP商业化潜力,阅文近期发布了“全球潮玩共创计划”。2025年上半年,其衍生品GMV大幅增长至4.8亿元,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上海黄浦展区则创新设立了戏剧便利店,邀请《大理寺日志》剧组担任一日店长,将演艺大世界的活力带入展馆。现场设置的演艺大世界票机,让观众在文博会现场就能查询演出内容,实时完成购票。
远方来客:云南生活的诗意展示
作为主宾省之一,云南展区带来了别具一格的互动体验。 戴上VR眼镜、拿上互动手柄,游客即刻进入野生菌的奇幻世界。
从浇水到长成,再到采摘,甚至误食野生菌的剧情都营造得梦幻逼真。
AIGC次元换装则让游客体验了云南各民族的美丽妆容,扫码就能将照片带走。在西双版纳的柠檬香茅草、临沧的栀子花、普洱的野生桂花香气中,游客们感受着“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气味美学。
而在浙江展区,《黑神话:悟空》试玩区被围得水泄不通,等待体验的队伍蜿蜒前行。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在这里不是对抗,而是交融共生。
观察员:金朝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