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杜辉
小学时在北海公园附近住过五年时间,那时从家走到学校几分钟,从学校走到北海南门不到十分钟。当时几乎每周都会来北海公园玩,多的时候几乎是一周去个四五趟。假日让家长带着去,平常放学则会先去公园疯玩一阵才回家。不过自己去绝大部分时候可不是买票入园,都是从公园的围栏缝隙钻进去的。那时个子瘦小,围栏缝隙稍大,小孩子正好可以钻入。当时住在附近的孩子大都钻进去玩,也没什么道德上的负担。后来公园把围栏换了间隙更小的,就再也钻不进去了。不过长大一点后对去北海公园游玩也兴趣不大了。
小时对北海的风景是既没概念也无兴趣,来公园是奔着吃喝玩乐而不是看什么风景。一是买玩具。如吹泡泡的、风筝、木质的刀枪棍棒等。二是为吃炸羊肉串、当时北海公园里仿膳饭庄售卖的炸羊肉串味道是一绝,很多时候自己来北海公园就为了用零花去买几串解馋。在那个美食品种还不丰富的年代,这炸羊肉串已算普通家庭小孩子的绝顶美食了(现在没有了)。三为玩游艺。在先蚕坛门口位置,当时还有个儿童乐园,有电瓶车什么的,小时是超爱玩的。四为了捞鱼抓蝌蚪。画舫斋东侧的小河沟,那时是小孩子捞鱼抓蝌蚪的好地方。南门进门处的荷花池,隔一两年就会放干水清淤。那时会吸引一大群大人小孩来此抓鱼虾、挖藕捞河蚌。见过有大人拎着一大网兜鱼往回走的。我们小孩也就抓点小鱼苗小河虾玩,不过也捡过比成人巴掌还大的河蚌。拿回家养着玩,也没敢吃。
北海公园夏季可以划船,冬季还可上冰面玩(当时没人管的)。白塔下的假山也是我们捉迷藏的好地方。公园逢年过节还会举办庙会,会有猜谜、吹糖人、杂耍、卖小吃特产的,在当时对小孩子可是很有吸引力的。
成年后来北海公园的次数屈指可数,儿时那些乐趣对于成年人是没有吸引力的。这期间公园也在不断的变化,游艺设施、炸羊肉串都没有,肯定也不会再让小孩钻围栏进来了,也不会再让下水抓鱼虾蝌蚪了,公园定位改为突出皇家园林的园林美。但年轻时是没有心思去欣赏这些的,心理有太多的欲望与浮躁。不过现在人到中年,少了欲望、没了对未来不切实际的期盼,多了渴望平和的心态,北海的风景开始对中老年油腻大叔有了吸引力。
从北门进来看看北岸堤坝处的锦鲤;沿着西岸散步看看垂柳;爬爬东侧的假山,看看庭院、赏赏松柏;去琼华岛,拾级而上看看白塔。这些儿时不会关注的景致,现在则成了眼中不舍的美。只是现在游客比童年多了太多,公园再没有儿时的宁静,也沾染不少都市的喧嚣纷杂。
北京最美的景致在秋天,而北京这些曾经的皇家园林的秋景更是别有风韵。岸边垂柳随风摇动、假山松柏妆点两侧;亭台轩榭曲径小路红叶挂树、银杏金叶如雨飘落;沟渠、小潭红绿点缀,湖中枯荷预告着冬天的来临。园中各处尽显中式园林之美,身在其中,多少能让人心中得到一丝安宁、祥和。
不同年龄的人心境不同,不同心境的人看到的事物、美也不同。北海公园还是那个北海公园,在不同年代中有不同年代的风格。小时的北海像个大集,现在的北海则恢复成了纯粹的园林。各种不同的气质是时代的偏好。小时经济开始变好,大家更多的是享受物质带来的快感,对自然之美、园林艺术还没有足够的心情去欣赏。现在的都市太过喧闹浮躁,大家则更希望在自然与园林之中可以降噪解烦。
今年是北海公园对公众开放100周年,百多年前皇城内的皇家园林现在成为谁都可以游玩的公园。这世界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与遗憾,但总是在螺旋式的进步。曾经的帝王根本想不到自己的私人花园会成为大众休闲游玩的场所,百年后的世界谁又能知道是个什么样子。不管世界如何变化,总希望这景致和美好能留下。愿这世间美好,愿这城市风景依旧如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