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汉丰湖波光潋滟,在环湖步道上健身的市民络绎不绝,水上运动中心激荡着青春的浪花。开州这座曾以移民文化闻名的滨湖城市,正以“湖在城中、城在山中、人在山水中”的生态画卷,向世界递出一张崭新的名片——三峡库区现代化大美滨湖城市。
湖光塔影,醉美风光。开州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作为三峡库区唯一城市内湖,汉丰湖曾面临消落带治理的世界性难题。开州区创新采用“多模式治理、系统性修复、高标准管护”策略,林泽工程固土、基塘工程净水、智慧平台实时监测水质与生态,成功将消落区打造成全国美丽河湖和国家级湿地公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2年,乌杨坝消落带生态修复项目斩获亚太景观设计奖卓越奖。2023年,汉丰湖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2024年,汉丰湖获评重庆市市级幸福河湖。
开州通过部门职能整合与数据共享,破解“九龙治水”困局,形成“监测—调度—执法”闭环管理。如今,汉丰湖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负氧离子浓度高达1500个/cm3以上,植被覆盖率超60%。今年,全国首例水库水生态碳汇交易落地开州,交易标的共计8784吨二氧化碳当量。
市民在湖畔纳凉健身。开州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汉丰湖的蝶变,始于一场资源整合的深刻变革。开州突破传统政府单一主导模式,构建“规划共编、项目共投、利益共享”的共建体系,探索“部门文化输出+国企投资建设+民营企业运营”模式,将分散的文旅项目串联成链。
水上运动中心由国企投资建设,引入专业机构运营,既承办全国桨板锦标赛等国家级赛事,又向市民开放培训,年接待量超过20万人次。环湖步道串联起开州故城、开州举子园等景点,形成“15分钟文旅消费圈”。
开州区体育赛事经济蓬勃发展。开州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据了解,“政企民”多元共建机制盘活闲置资产10万平方米,整合生态修复、文旅建设等专项资金36.8亿元,带动环湖餐饮、民宿营业额年均增长18%。
开州坚持“发展为民”,推动公共设施“公益性与旅游性统一”。水上运动中心、环湖步道、壹圆剧场等场所免费向市民开放,年惠及群众200万人次。壹圆剧场作为文化惠民创新载体,每月举办文化活动超过8场,群众演员近600人参与演出,已吸引线上线下观众超150万人次。
同时,开州通过“生态管护员+旅游服务者”岗位开发,解决三峡库区移民再就业5.5万人 。
2024年,汉丰湖旅游度假区内居民就业占比 达78%,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7万元,游客满意度与居民获得感实现“双提升”。
开州还打破景区与城区边界,将度假区嵌入城市肌理。开州故城复原明清商街,植入文创商店、非遗工坊;环湖步道连接城市商圈与生态景区,形成“城湖一体”生活圈。开州以创新破题,用实干作答,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文旅融合和民生共享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如今,开州正以汉丰湖为核,联动“大三峡·大巴山”文化旅游发展联盟,推动区域资源整合与品牌共建。随着汉丰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进入冲刺阶段,这座三峡库区现代化大美滨湖城市将进一步释放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与民生价值,为文旅融合提供“景城共生”的开州样本。(熊程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