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融媒体中心评论员 姜春康
据烟台市融媒体中心报道,今年国庆假期,山西晋中介休市的贾永婷一家三口,再次自驾来到千里之外的山东烟台莱州市。车轮驶过莱州市蜿蜒的乡村道路,当熟悉的红砖墙院落出现在视野中时,80多岁的孙洪正大爷早已拄着拐杖在门口等候,布满皱纹的脸上满是期待。餐桌上,鲜活的大螃蟹、刚蒸好的鱼、新鲜的爬虾摆得满满当当。
这是属于两家人的“固定仪式”,一场始于2018年北京地铁站的“指路”善举,如今已成跨越千里的亲情牵挂。
YMG全媒体记者 何晓波 实习生 苏畅 摄
北京地铁口一次指路,山西姑娘递出100元;山东莱州老汉记了八年,年年寄去烟台的石榴与苹果。这场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把微小善意酿成了岁月里最甜的酒。
善意从不是单向输出。
2018年的地铁站,贾永婷看见茫然的孙洪正,递钱、留电话,是本能的温柔;回到莱州的孙大爷,把感谢写在纸上、托人发成消息,是朴素的回馈。
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只有“你帮我一时,我念你一生”的实在——老党员孙洪正说“帮我的人一辈子不忘”,这句话比任何承诺都重。
八年时光,把偶然的善举暖成了亲情。
他记着她的好,院子里的石榴熟了先寄走,长孙结婚第一时间寄喜帖;她念着他的暖,国庆假期自驾千里赴约,把老人当成亲人牵挂。餐桌上的螃蟹、爬虾,视频里的红枣、菜苗,这些带着烟火气的细节,早把“陌生人”的标签撕得干干净净。
这个故事最打动人的,是它的“普通”,是它的“接地气”。
没有英雄壮举,只是普通人之间的相互温暖;没有刻意设计,只是善意自然生长的结果。
就像贾永婷说的“不要吝啬心底的善良”,一点微光,足以照亮人心——你递出的一块善意,可能会变成别人记挂多年的温暖,最终反过来拥抱你自己。
如今,孙大爷的土特产还在寄,贾永婷的千里奔赴还在继续。
跨越山西与山东的牵挂,像一面镜子:原来善意从不会被辜负,你怎样对待世界,世界终会怎样回馈你。
微小的善举,真的能在岁月里开出最温暖的花。
责编:张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