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我在也门先后工作过十多年,在此期间,几乎游遍了也门的山山水水。每到一处,我以旅游者的目光观察欣赏,以访问者的好奇询问请教,以友人的身份切磋探讨。也门这个古老而美丽的国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在读大学时便开始学习阿拉伯语,从此与阿拉伯世界结下永世情谊。
阿拉伯半岛是阿拉伯民族和文化的发祥地,而作为半岛古城的萨那自然引起我的极大兴趣,能亲身领略这座古城的风貌是我一大夙愿。
也门朋友向我解释过“萨那”一词的几层含义,也门词典中也对“萨那”一词的由来做了多种解释。这些含义和解释都充分说明,“萨那”一词既体现了也门的悠久历史,又体现了也门人民所具有的高超技艺和英雄气概。
作为也门首都的萨那,概括而言主要有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认为,远在世间爆发毁灭性的特大洪水时,先知诺亚携其妻室儿女搭乘那条世人皆知的方舟成功地逃了出来。他们日夜兼程,终于到达一块高地,便停下来安营扎寨,建造了洪水之难后的第一座城市,就是现在的萨那城。
另一种传说把诺亚换成了他的长子萨姆。这一传说提到,诺亚的长子萨姆不愿在北方住,想到南部寻找宝地。他在一只鸟的带领下进入也门,一眼就看到萨那这块宝地,便在此定居,以此,萨那城素有“萨姆城”之称。
这两个传说纯属编撰,但都生动地说明,也门确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萨那也是一座历史古城。
萨那一角(图源:《中国驻中东大使话中东——也门》)
“萨那”一名的第二层含义认为,在阿拉伯语中,萨那系由“工艺”一词派生而来。据史料记载,也门人民自古以来就具有高超的手工工艺。在出土的文物古迹中,有不少制作精细的工艺品和雕刻艺术品,其中包括萨巴王朝时期的雕刻艺术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萨那”一词充分体现了也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
“萨那”一名的第三层含义认为,它含有坚固和坚强有力的意思。古时候的萨那城墙非常坚固,易守难攻,其目的是为了对付游牧部落的侵犯或外国的侵略。据史料记载,萨那古时候曾一度被称之为“阿则尔城”。又据调查,在也门古代语言中,“阿则尔意”为坚固和坚强有力。
此外,我还听到这样一个历史故事:公元525年,埃塞俄比亚人的祖先阿比西尼亚人前来攻打萨那。他们用尽各种办法,始终未能攻进城内。这不仅因为守城者英勇善战,表现得坚强有力,而且因为整座城池固若金汤。于是,攻城者便大声惊呼:“萨那啊!萨那啊!”意思是说:“坚固啊!坚固啊!”“萨那”之名由此而得。
在这里,“萨那”一词既体现了萨那的坚固,又体现了也门人民所具有的英雄气概。
萨那是一座高原城市。它坐落在也门高原的中部,处于阿依班山与纳卡木山之间的萨那盆地,海拔2400米左右。它的东面是陡峭的努古姆山,西面是巍峨的厄巴尔山,地形十分险要。
萨那气候温和,日照充足,一年有四季之分,夏季气温一般不超过30℃,冬季气温有时可降至0℃左右,偶尔能见到小雪。萨那是一个终年花常开、树常青的城市,一年有两个雨季——每年的3~4月为小雨季,7~8月为大雨季。此地年降雨量虽只有250毫米左右,但因城内排水设施落后,雨季期间街道经常发生积水现象,而雨季过后则长时间干旱无雨。
萨那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是阿拉伯半岛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早在3400多年前,阿拉伯人的远祖“闪族”就在也门繁衍生息。
在阿拉伯语中,闪族就是从“萨姆”一词中派生出来的,而萨姆又是诺亚的长子,有关萨姆造萨那古称萨姆的传说说明,萨那曾是闪族人的故乡,萨那是阿拉伯文明发祥地之一。
据史料记载,萨那原为努古姆山脚下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后逐渐发展成为城镇。公元前8世纪萨巴王朝建立后,历史学家们认为萨巴王朝的开创者就是萨姆的后裔。
当时萨巴王朝建都在马里卜,而把萨那作为行宫。有史料称,萨巴国王时而住在马里卜,时而住在萨那。关于萨那最早的确凿历史记载可追溯到公元1世纪。
公元6世纪,赫米叶尔王朝将萨那定为首都,从而使萨那成为也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公元7世纪中叶后,伊斯兰教传入也门,萨那又成为伊斯兰教宗教中心。
在历史的变迁过程中,萨那饱经沧桑,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统治,城市许多建筑遭到毁灭,后又重建。
1517年和1849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两次入侵也门,并于1872年派总督常驻萨那。
1918年,也门摆脱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宣布独立,建立了穆塔瓦基利亚王国,并把萨那定为首都。
后来也门国王曾一度将首都迁往塔兹,把萨那作为第二首都。
1962年9月26日也门爆发革命,推翻王室统治,共和国成立后,萨那再次成为也门的首都。
1990年5月22日南北也门统一后:萨那定为统一也门的首都。
现在的萨那城分为老城和新城两部分。老城部分面积仅存100公顷左右,人口约5万人。萨那老城虽然只占整个萨那城市的一小部分,但在这里保留着许多历史古迹。

萨那老城(图源:网络)
萨那老城大部分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建筑物,外围原有一道5米高的厚厚城墙,非常坚固。这道又高又厚的城墙始建于伊斯兰史前时代,距今至少有1400多年的历史,完成于公元11世纪,距今也已有800多年历史。

萨那老城外围厚厚的围墙(图源:网络)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城区的不断扩大,老城已基本被拆毁,只有一小部分保存下来。城墙原有8座城门,其中4座城门分别是也门之门、人民之门、祈祷之门和贞洁之门。这些城门全用泥土堆砌而成,又厚又高,别具特色。20世纪60年代,只剩城南的也门之门和城北的人民之门。
进入70年代后,仅存也门之门,是萨那保存得最完整的古迹之一。每天,也门之门内外人流如潮,熙熙攘攘,到处是跳蚤市场和小贩的叫卖声,热闹非凡。

萨那老城城门(图源:百度百科)
老城的建筑鳞次栉比,具有也门古代传统的建筑特征。这里的建筑群全部为土、石结构,最高的建筑物高达9层。
许多高大建筑物的遗迹至今犹存,其中最有名的首推乌姆丹宫。我曾多次到此参观。这座建筑始建于也门萨巴王朝,是当时萨巴王在萨那的行宫,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在这么久远的年代修建这么高的建筑物确实不易,所以被称为“世界第一座摩天楼”。随着历史的变迁,这座古老的宫殿屡遭破坏,仅留下一些遗迹。
- 未完待续 -
出处 | 《中国驻中东大使话中东——也门》
(2012年1月出版)
本文作者 | 时延春
图片 | 本书及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廉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