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路上,动车掠过,满眼都是高高低低、远远近近的树。
忽然有一天,这些树染上了颜色,黄的,红的,褐的,它们竞相绽放,似乎要把人世间最美的色彩都奉献给人们。
特别是那些栾树,碎金黄花、红黄蒴果,从鹅黄到朱丹再到浅褐色,热烈而奔放地将色彩映上枝头,毫不吝啬地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美好。
看到秋的栾树,就想起史铁生,想起他坐在轮椅上写下的那些文字。
身体的不便,激发了史铁生细腻的情感。他坐着轮椅,在地坛公园转悠,与日月对话,向草木低语。他描绘栾树的美景:“大树下,阳光被破碎成点点星光,风儿轻轻吹动着地上的小灯笼,仿佛在暗哑中响起了无数小铃铛。”
这些文字,如同一首优美的诗篇,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宁静而美好的世界中。
栾树已经把秋天写进自己的日记中,秋凉却像是一个耍小性子的女孩,依然不见踪影。时节如流,虽然酷热依旧,但中秋还是如约而至了。
一轮月,高悬天空,清辉洒向大地,将人间的愿望与期盼细细描摹。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们要感谢古人的智慧,定义了节日,也衍生了仪式,让传统有了载体,让传承有了轨迹。
回到老家,回到那个最初出发的地方,是许多人对中秋的致敬。
人一到达,安静的村子便热闹了起来,寂寥的田地焕发出生机,连平时慵懒的鸡鸭都有了活力,那些爬在院墙上的南瓜、柚子、枣子,似乎都在向人们点头招手。
春华秋实,春秋两季的植物各有使命,它们在枝头尽情展示自己,试图多留住这些短暂回归又将远行的游子。
老母亲盼着我们回家。为了这个节日,她可能准备了数天或数周,那些隐忍许久的惦念,都将在这几天里迸发。母亲说,你们确定了回家就要早早告诉她,这样她的期盼和快乐就会延长,因为那些等待也是幸福的。
有的快乐,则来源于惊喜。同学告诉我,他带着孩子,刻意隐瞒着回家的行程,在圆月升起的那一刻抵达家门,给了全家一个鲜活具象的中秋团圆。
秋的团聚,虽热烈,却短暂。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之后就开始慢慢走缺,游子们也将踏上返程之路。村里的田地草木房舍在热闹一番之后,又将归于沉寂,就像世间的人来来往往,有的离开猝不及防,有的告别悄无声息。
秋天,秋水长天。它是一个磅礴的大词,从风里吹过来,从云里卷过来,厚重而绵长。纵然炎热让这个秋天有些面目全非,我们依然期待那个辽阔清远的秋。
秋上枝头,秋更上心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