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八月,美国俄亥俄州西南角的新里士满小镇,俄亥俄河上都会上演一场特逗的较量,七十多艘五颜六色的船一起出发,就比200码的距离,可不少船刚开没多久就沉了。
别以为是船员水平差,说实话,这些船全是用纸板做的,能漂起来就够厉害的了。
参赛者从小孩到大人都有,船的造型更是没个重样。
有的做成独木舟、皮划艇,看着还挺正常,有的偏要搞创意,做成吉他、救护车,甚至还有战舰的样子。
本来想觉得这比赛就是街坊邻居凑一起热闹热闹,但后来发现,它还配着个全球独一份的纸板船博物馆,俩玩意儿加起来,早成了小镇的招牌。
从5人玩票到全球围观:纸板船赛的“逆袭路”
这比赛的来头得从1993年说起,当时镇上有俩居民,沙娜和吉姆・莫拉里提,他俩琢磨出个主意,直接在河滩上造船。
俩人提供纸板和胶带,谁想玩都能来,随便发挥,那一年的“规则”特别简单,参赛者扔块工业纸板到水里,自己坐上去,看能漂多长时间就行。
那会儿就5个人参加,说难听点,更像个小玩笑,但谁也没料到,2000年成了转折点,这比赛被拉进了小镇的“河流日”节庆里。
“河流日”本来是纪念俄亥俄河对当地航运、经济的影响,平时也就搞搞河岸集市、水上表演,结果这纸板船赛一加入,直接成了最亮眼的环节。
从那以后,不光周边游客来瞧,连海外的工程师团队都被吸引过来了。
船的质量也跟着往上走,最让人印象深的是一艘叫“Shiner5”的纸板T型车,这车不光有灯光线路,还有挡风玻璃和驾驶座,看着就不像用纸糊的。
2001年的时候,镇上的埃德和汤姆・莱蒙兄弟,还拉着朋友组了个“莱蒙队”参赛,现在回头看,这队后来还干了件大事,建博物馆。
比赛火起来后,变化是真明显,早期的时候,十艘船里得有七艘沉在半道,现在大部分船都能完赛。
如此看来,大家玩得多了,经验也攒够了,连纸板船的“存活率”都提上来了。
纸板当材料,展馆藏故事:小镇的“纸板情怀”
要说这比赛最较真的地方,就是材料限制,船体只能用纸板、胶带和乳胶漆三种东西,想加别的浮力材料?门儿都没有。
对比美国其他州的纸板船赛,有的还允许用泡沫帮忙浮起来,新里士满这规则,确实更考验脑子。
参赛者也有招,用多层纸板叠一起增加承重,胶带选纸基的不是透明的,乳胶漆也得多刷几层防止掉皮,有的复杂船还会做防水隔层。
比赛的奖项也特别有意思,一共设了27个,有比速度快的,有比船耐用的,连船员服装好看都能得奖。
但最火的肯定是“泰坦尼克奖”,专门颁给沉得最“壮观”的船。
之前有艘做成马桶样的大船,能装六个人,结果比赛的时候,马桶盖被风吹得像风帆一样,船居然被吹得逆流走了,那场面,想想都搞笑。
而莱蒙队在2007年搞的博物馆,更是让小镇在纸板船圈里独一份,这博物馆藏在一个旧加油站里,那加油站还是1950年代建的,后来新加油站起来了就没人用了。
莱蒙队2006年租下来当造船车间,后来因为舍不得扔一艘特别有艺术性的纸板船,慢慢就攒成了展馆。
开馆的时候就十艘展品,现在已经超过三十艘了。
馆里的宝贝不少,有仿19世纪蒸汽船“IslandQueen”的纸板桨轮船,那原船1891年沉了,这复制品连烟囱、舷窗都还原了,现在还能当本地历史教育的小道具。
还有艘二战补给船的复制品,莱蒙队查了三个月历史资料才做出来,老兵看了都说像,能唤起回忆。
莱蒙队还试过破世界纪录,开着纸板船走了22英里,可惜起点记录出了错,没被官方认。
但在小镇居民眼里,这就是“民间传奇”。
做一艘纸板船,少则几十小时,多则几百小时,成本也就30到50美元,轻的能单手举,重的有百磅,但每艘船都有自己的故事,有的甚至累计航行了60多英里。
现在再看新里士满,这纸板船赛和博物馆早不是简单的“玩”了,它们成了小镇的名片,每年能吸引几千人来玩。
美国其他州也有纸板船赛,但只有这儿有专属博物馆,如此看来,平凡的纸板,加上创意和坚持,真能玩出不一样的花样。
这小镇用自己的方式,把小众乐趣变成了大家都爱瞧的文化符号,以后说不定还能吸引更多人来,把这“纸板情怀”传得更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