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徒步,早上六点多起来赶大巴车,然后乘车两小时,再做中转车十多分钟到山下。现在已经进入冬天,天气还是有一些冷,一路上看到陆陆续续有一些当地的村民,拿一个很大的背篓,背着灌满热水的暖瓶,方便面,还有各种零食小吃上山,有人在半山腰,有人在山顶,等待着路过的游客光顾。我们去的时节比较晚了,树木大部分都已经落叶,看不到满山的金黄,只有山脚和山腰处稀稀拉拉有一些还没完全落叶,不过,这对我们来说只是周末的一次体验,但对那些日复一日重复背着背篓上下山的村民来说,就是真实的生活。
那天看到一句话,来自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一书,内容是我唯一担心的是,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其实很多人一直都在不断地赋予苦难意义,但是那些一直在承受的苦难的人,似乎从来也没找到什么意义。相距两个小时左右车程以外,世界便成了另外一副模样,看似存在巨大的落差,实际上不过是遭受的苦难不尽相同而已。但会让你不自主的去思考苦难的意义,去一遍又一遍问自己,这这样的生活,这样的人生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也许是,也许不是,但每个人都在努力积极地寻找应对苦难,并有着自己的回应方式。
就像在一个城市里生活的人们一样,成都就是这样,天气很少有太阳,尤其是在冬天,如果天气突然放晴,阳光明媚。你会在城市公园的草坪上,长椅上,看到非常多的人,躺着,坐着,趴着,东倒西歪,沐浴着难得的阳光。想必这也是回应生活苦难的一种方式了,如果是不同的城市,或许又是另一种特色了。
如果你承受了很多苦难,最后发现距离自己想去的地方,距离自己想要的生活,还很渺茫,你会感到痛苦吗?你会感到绝望吗?每个人都在经历生活的苦难,我们该如何回应自己所受的苦难?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或许真的没有标准答案,消极或是积极,悲观或是乐观,似乎都不重要。也许真正让人所担心的就是,自己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这或许是很多人一直藏在心里,不敢言说的秘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