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一点半,我们乘大巴前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出发时,天空飘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雨丝轻柔地打在车窗上,划出一道道透明的水痕。孩子们好奇地趴在窗边,望着窗外的雨景,有人小声嘀咕“雨不大”,也有人盼着雨快停,免得影响待会的参观。幸运的是,没多久雨便渐渐止住,云层散开,天空重新放晴,空气中弥漫着雨后清新的气息。
军事博物馆门前早已排起长队。我们随着人流缓缓前行,大约四十分钟后,终于进入馆内。一进门,巨大的展厅瞬间震撼了每个人——飞机、坦克、导弹、军舰模型以及各式枪支弹药井然陈列,孩子们的眼睛一下子亮了,疲惫和沉闷顿时一扫而空。
接地导游郭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一楼展厅。她指向大厅中央一架乳白色的大型飞机,介绍道:“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轰—6轰炸机,机头为玻璃座舱,两侧配备大推力发动机,在我国国防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随后,她又引导大家观看飞机两侧的导弹:“左边灰色弹体的是东风一号,是我国首枚地对地导弹;右边军绿色的为东风二号,是首款完全自主研制的地对地导弹,它们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导弹技术迈出关键一步。”
孩子们听得全神贯注,有人认真记笔记,有人举手机拍照。陈羿一边仔细观察飞机细节,一边连连感叹“太厉害了”。郭老师继续讲解飞机后方的两架战机:“这架是米格—15,是人民空军首架喷气式战斗机,曾在抗美援朝中立下赫赫战功;另一架是歼—8,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型高空高速战斗机,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进入新阶段。”
展厅一角,一艘414炮艇模型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郭老师讲述道:“这艘炮艇原本属敌军,后被缴获并编入人民海军,在解放沿海岛屿的战斗中屡建奇功,是以弱胜强的经典代表。”孩子们围拢过来,好奇地数着炮管、询问航速,郭老师一一耐心解答。
自由活动时间,我带着陈羿、徐天添等几个小朋友前往二楼参观。这一层主要陈列古代与近代武器,包括刀剑、枪械、盔甲和战役沙盘模型。展厅人流如织,我紧握孩子们的手,防止被人群冲散。他们有的对古代刀剑格外着迷,趴在展柜前端详上面的纹路,不时问道“这些刀真的能砍断铁吗”?有的则痴迷于各类步枪,追问“这把枪能射多远”?还有的静静站在沙盘前,凝视军队布阵,仿佛在推演战术。
随后,我们走进另一个展厅,这里以历史图片和实物为主,系统展示了我们党与军队从红军时期、万里长征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建设历程。展柜中陈列着当年的军装、生活用品、钢笔、旧皮鞋和勋章。每一件物品、每一张图片,都仿佛在无声地诉说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让人深感和平的来之不易,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下午四点半,参观结束。孩子们在博物馆广场上合影留念,有的开心比“耶”,有的郑重敬队礼,一张张小脸上写满了自豪。我看着他们,心中涌动暖意——这次参观不仅让大家见识了先进的武器装备,更真切感受到国家的强盛。这份震撼与自豪,或许将在他们未来的成长中,悄然生根发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