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临近,宁夏推出“迎国庆 庆中秋 浪宁夏”系列促消费活动,乡村旅游市场也正悄然酝酿着新的变化。
记者了解到,在文旅融合发展的浪潮中,随着六大“宁字号”的深入推进,宁夏乡村民宿成为这个假期备受瞩目的选择。将独具特色的民宿旅游与深厚的美食文化相融合,宁夏正在探索一条别具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为传统节日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来,宁夏乡村民宿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双节期间的预订情况相比往年也有明显增长。其中,那些能够提供特色餐饮服务的民宿尤其受到游客青睐,显示出游客对于深度文化体验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
据了解,“宁韵百宿”正在全区范围内筛选100家充分融合地域文化元素的特色民宿进行整合推介。宁夏民宿各具特色,从贺兰山麓的昊然山居、古树林民宿、山上人家、龙泉山庄,再到黄河岸边的南岸民宿、美鱼别墅、黄羊古落,还有六盘山下的陌上花开、锦瑟客栈、盘龙山庄、香水风情堡,无一不展现出独特的地域风貌和文化底蕴,成为宁夏大地上的独特美景和旅游资源。
“宁食百味”正在梳理收录富有宁夏乡村特色的代表性菜品,为乡村旅游提供丰富的美食文化支撑。一批承载着乡村特色饮食文化的传统菜肴,正通过民宿餐桌呈现给更多游客。
各地民宿正在精心准备应景的节日特色菜品,通过美食为游客营造浓厚的团圆氛围。这种以美食赋能民宿发展的模式,成为宁夏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西吉红军寨民宿的招牌菜柴火鸡,选用当地散养土鸡,以传统灶台柴火慢炖,肉质鲜嫩、香气浓郁,搭配农家自制干菜,还原了乡村质朴本味,深受家庭游客喜爱。
吴忠林溪客栈依托灵芝产业种植优势,开发出灵芝炖土鸡、灵芝养生汤等特色菜系,将药食同源理念融入餐饮体验,为游客带来健康与美味兼具的享受。镇北堡熹村海棠的铁板炙烤羊肉,选用本地滩羊,在高温铁板上快速炙烤,外焦里嫩、肥而不腻,吸引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熹村海棠的经营者表示:“我们不仅注重菜品的口味,更会向客人讲述背后的文化故事。比如我们的招牌菜瓦罐清炖果园鸡、石板炙烤羊肉,上菜时都会介绍食材的来源和烹饪的讲究,让用餐成为一次文化体验。”
乡村民宿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体现在数量的增长上,更表现在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上。民宿的经营者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将当地文化元素更好地融入民宿体验中。从建筑风格到室内装饰,从餐饮服务到活动安排,处处可见匠心独运的文化表达。
各地民宿正在积极做好各项接待准备工作。从服务人员的培训到客房布置,从餐饮准备到活动安排,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民宿经营者们希望通过精心的准备,为游客呈现一个与众不同、充满文化韵味的节日体验。
在贺兰山下的民宿下榻,游客不仅可以赏山间之明月,更可以参与制作传统中秋美食,学习当地手工艺,甚至体验农耕文化。这些丰富的文化活动,让民宿不再是简单的住宿场所,而成为深度了解当地文化的窗口。
通过深度挖掘民宿的文化内涵和美食特色,既提升了游客的体验质量,也带动了当地农副产品的销售,有力推动乡村旅游从单一住宿功能向综合体验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这一发展模式不仅促进了乡村旅游的提质升级,更重要的是形成了良性循环的产业链。当地农户生产的特色食材直接供应民宿,民宿通过美食文化体验吸引更多游客,游客的到来又带动了其他农副产品的销售,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业内观察指出,当前旅游市场呈现出对近距离、深体验旅游模式的明显偏好。宁夏将民宿体验与美食文化相结合的发展路径,正好契合了这一市场需求,为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当一轮明月升起,清辉洒向贺兰山上、六盘山上和黄河两岸,宁夏乡村民宿中的点点灯火,映照出的正是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这里不仅是连接过往与当下的诗意空间,更成为游客品味乡愁、体验文化的团圆场所。人们在此品尝地道风味,参与手作活动,于天地静谧之中重拾内心的安宁与温暖。以文化为灵魂、民宿为场景、美食为媒介,这样一种融合式的节日体验,正深情诠释着传统中秋在当代的延续与新生。
(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