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9点半到家,从13日8点半离开家,旅途整整跑了八个白天,总行程近5200公里,本次自驾新疆的旅程圆满结束。
先解释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每天的路书会滞后一天,那是因为我不想让朋友们知道我的确切行程,第二天发第一天的,细心的人会知道我已经平安抵达下一站。二是带着家人自驾出游,一路灰土头脸的,时间极不确定,在每个地方都只住一个晚上,实在不便于会客,还有一重考虑是,行程时间安排过紧,担心一点意外就会导致计划改变,这也算是解释了不敢让朋友知道精确行程的具体原因。
说心里话,过了朋友的地盘,要是不打声招呼有点不够意思,可自驾游就是这样,旅途的变数太多了,比如约好了晚饭,我可能9点还到不了,朋友一定会为我担心,这也是我特别紧张的地方。被人挂念是幸福的,可紧张的旅途确实无法当面答谢,希望朋友们见谅。
从太原回北京,计划是途中两个景点:佛光寺和南禅寺。最初计划里没有安排晋祠和山西博物院,由于前面几天赶出来了时间,昨天到太原后临时增加了两个景点。
昨天的晋祠看得我眼花缭乱的,最后是依依不舍地被广播提示引导出园,这也增进了我想去山西博物院的愿望,根据网上提示,早七点开始预订门票,尽管眼睛都睁不开,可我还是在闹钟的提示下,准时进入公众号预约成功了9点的门票。
吃过早餐后,打车到达博物馆,提前了5分钟,博物馆入口处排了上百米长的队伍。博物馆不算大,一楼大厅里挤满了导游带着一团团的游客,乌泱泱的。后来知道,有些人不是旅行团的,而是他们团购了导游,导游带着他们看一下所谓的重器就算完成了。
由于时间紧张,我们看了三个展厅,一个是二层的两个历史展厅,还有一个是三楼的佛造像展厅。时间已经十一点多了,余下的戏曲、晋商等其他展厅只能等着以后的机缘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山西博物院二层展厅信心看完就可以。二层展厅分两个部分,一个是文明之光(可能有出入),一个是春秋霸业。文明之光说的是山西的远古史、商朝的历史,这里展出的文物门类比较多,有大型动物化石,这标明山西在远古时代是非常适合生存的地方,还有就是仰韶文化的一些陶器,说明这是文明开启的地方。春秋霸业这个不用过多解释。春秋时期,晋文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在那个时候是非常风光的,可惜,忠厚的山西人最终还是被“盟书”所蒙蔽,最后,晋国被秦魏赵三国联盟瓜分了,春秋历史结束,晋国也就淹没在历史之中。
两个展厅里,最吸引人的还是青铜器,因为任何一件青铜器出土,都意味着某个历史事件被揭晓了,很多青铜器上都有铭文记录当时铸造这件器物的原委。博物馆里青铜器最多的一类是编钟,可惜没有成套的。顺便说明一句,上海博物馆有几乎成套的晋侯墓的编钟,那是上博从海外拍卖回来的。这个故事以前在上博的介绍里应该有记录。
三楼有四个展厅,我首选了喜欢的佛造像展厅。佛造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从山西起源的,北魏人从云岗石窟开始,造像艺术开始从北方往南方延展,山西博物馆展出了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的很多佛造像精品,通过这些佛造像大致可以了解佛造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风格变化。这是非常好的雕刻艺术享受,不过,这部分比较考验欣赏能力,假如要是不感兴趣,估计看不了几分钟。
从博物馆依依不舍出来,匆忙打车回宾馆,赶紧导照片和充电,因为路途上还有两个景点,车载充电器发生了故障,只能靠两部手机和一个半充电宝维系拍照和导航的电能。
12点半离开宾馆,下午2点一刻到达南禅寺,行程是119公里。从太原到南禅寺,下高速后大概要走20公里左右的乡道,就是慢点,路还是比较好走的。南禅寺因为名气没有佛光寺大,且相对偏僻一些,因此来这儿的游客会少一些。山门外开辟了一块空地作为停车场,就这点不得不夸山西人厚道,这是免费的停车场,尽管有人在维护秩序,但是不收费。
南禅寺不大,山门进来对着的就是大殿,边上还有一些附属建筑,不过也没人有心思看了。都是冲着大殿来的。山门口的标志牌刻着,1961年山西省革委会将其认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此可见,这间寺庙受重视程度。即便如此,后来,这里还丢失三尊造像,这是近些年的事。
南禅寺大殿是中国目前保存的最早的木质大殿,大约建于中唐时期,距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大殿是单檐歇山顶的形制,框架是标准的唐式斗拱支撑的框架结构,这次有点遗憾的是,虽然手头有《中国建筑史》这本书,可惜先前看的太潦草,不然这次应该收获更大。后续再补充建筑知识。
大殿里的彩塑佛造像非常精美,一组造像中,释迦牟尼佛端坐在莲花宝座上,两边是普贤菩萨骑着白象,文殊菩萨骑着青柿子分列两边,这是华严三圣的规制,在佛祖两边站立阿难、迦叶、两位胁侍菩萨、前方还有两名牵兽人,普贤和文殊菩萨两侧还各有一位胁侍菩萨,最外侧一边一位金甲武士,形象都非常生动,后续写专文介绍。所有雕像呈回字形分布在宝座上,资料上说,这是唐代中期之前的排练方式,后来改变为一字排开,在佛光寺的大殿里有这样的展现方式。
3点10分离开南禅寺,也是带着惜别的心情走的。南禅寺到佛光寺大约有50公里的路程,走的都是乡道。下午4点到达佛光寺,车子直接开到佛光寺门口不远处的临时停车场,这里的停车场也是免费的。
跟南禅寺比起来,佛光寺更加气势恢宏,东大殿建造在一个山坡上,进门即仰望大殿。进得山门,左手边有间宏伟的建筑,这是文殊殿,该殿建于金代,距今也有一千年时间了,大殿是七开间的木质架构建筑,里面供奉的是文殊菩萨为中心的一组塑像。
佛光寺最核心的建筑是东大殿,这是建于唐中后期,年代比南禅寺大概晚几十年,这是中国现存体量最大年代最久远的木质建筑,也有1200岁的寿命了。大殿被建筑学家称为“中国唐代建筑的标本”。大殿里的彩塑像有数百尊,中央供奉的是三座佛像,即释迦佛居中,两边是弥勒佛和阿弥陀佛,释迦佛前面有阿难和迦叶,还有两位挟持菩萨,前面还有两位跪着的侍女。另外两尊佛前面是一样的配制,三尊佛像两边分别有骑狮子的文殊菩萨和骑大象的普贤菩萨,两位菩萨两边也有胁侍菩萨。最外侧两边各有一位金甲武士。此外,前方还有牵兽人等。大殿两侧的墙上有壁画,墙边坐着500罗汉。
在这座大殿里,感觉眼睛就是不够用,怎么看也看不全,出门时,脚感觉都被拖住了,出不来大殿。
下午5点钟离开佛光寺,踏上回家的路途。佛光寺出来,虽然只有几十公里上高速,可我们还是开了近一个小时。晚上9点半安全到家,单日行程570公里。
全天的费用如下,市内打车费16元,加油376元,高速费162元,门票120元(南禅寺20元每人,佛光寺40元每人),停车费无。
此次西部之行至此顺利结束,也算是了了我多年的一个心愿。
自驾出行,对体能确实是个考验,毕竟我也是年过半百了,天天连续作战,尤其是休息还不是很充分的情况下,真的挺考验人的意志。路途中每天都会记录一些内容,这些仅仅是日记,差不多都是10点以后开写的,每天都是人困马乏,甚至眼睛都睁不开,可要是不及时记录下来,转身就会忘记,每天记录的内容可能显得单调和粗糙,本次行程中的一些见闻和感想,后续会系统地记录,敬请大家耐心等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