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有上海和武汉两个城市曾经在城市名字前面冠以“大”字,“大武汉”、“大汉口”曾经声名远播。武汉之所以赢得“大武汉”之美誉,是因为武汉市曾经举足轻重的工业。工业遗产对武汉市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工业是武汉市的代表作,工业成就了“大武汉”的金字招牌。然而,随着城市更新的快速推进,一处处经典的工业建筑被拆除,一座座具有保护价值的工业厂房被夷平,武汉市的大工业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历史正在离我们远去,文化正在离我们远去,记忆正在离我们远去。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记得“大武汉”曾经如此辉煌的历史吗?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到哪里去找寻历史上的“大武汉”的踪迹?
——周国献
长江电源厂生产的电源产品(来源:《武汉市志·工业志》)
国营长江电源厂(国营752厂)位于武汉市硚口区解放大道,今建设大道69号,是电子工业行业生产化学电源和物理电源的部署国营企业。
国营长江电源厂大门(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据《当代湖北工业·企业卷》(经济日报出版社1988年9月第1版)和《武汉市志·工业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记载,国营长江电源厂的前身是国民党政府建设委员会电机制造厂电池部,1931年成立,1932年开始在上海制造明牌干电池。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迁汉口。
电源村(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1938年于汉口归并资源委员会中央电工器材厂第四厂,时称电池组。接着南迁湖南湘潭,再迁桂林。1939年在桂林创制日月牌蓄电池。
电源村(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1944年日寇侵窜广西,遂内迁贵阳,并改名“中央电工器材厂重庆第四厂贵阳电池支厂”,维持小规模生产。
电源村(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抗战胜利后,中央电工器材厂接收敌产松下电业株式会社汉口干电池工场,于1946年初成立“中央电工器材厂湘潭分厂汉口预备厂”。
同年5月,贵阳电池支厂回迁汉口与之合并。
电源村(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1947年以后,该厂又先后更名为“中央电工器材厂汉口分厂”、“中央电工器材厂汉口电池制造厂”、“中央电工器材厂汉口电池厂”、“中央电工器材厂有限公司汉口电池厂”等。
电源村(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从建厂至1949年建国前,该厂生产的电源产品仅有锌锰干电池和铅酸蓄电池2个系列16个品种,生产工艺以手工为主。
电源村(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1972年,该厂定名为长江电源厂。
1985年,由电子工业部下放武汉市电子工业局领导。
电源村(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1985年,该厂占地面积21.74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2.7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净值1354万元;职工总数2639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14人;1985年工业总产值4412万元,利税总额1015万元。
该厂产品有8个系列98个品种,有10余个产品获得奖励;电池产品先后出口美洲、亚洲和非洲的十多个国家。
电源村(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作者2013年6月第一次探访长江电源厂时,该厂的厂房早已拆除,原厂址上兴建了商品房小区。
国营长江电源厂厂房变身商品房小区(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2019年2月作者再次探访时,该厂的宿舍区——电源村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电源村(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
电源村(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
电源村(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
电源村(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
电源村一景(周国献2013年6月拍摄)
.
电源村(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
电源村(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
电源村(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
电源村(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
电源村(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
电源村(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
电源村里的向阳楼(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
电源村里的向阳楼残存有“向阳楼”三字(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
电源村(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
电源村(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
电源村(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
电源村(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
电源村里的武汉七五二综合门诊部(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下面是电源村的原电池宿舍,是该厂最老的宿舍区。
电源村(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
电源村(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
电源村(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
电源村(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
电源村(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
电源村(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
电源村(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
电源村(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
电源村(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
电源村(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
电源村(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
电源村(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
电源村(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
电源村(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
电源村里的电池宿舍粮店(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
电源村里的电池宿舍粮店(周国献2019年2月拍摄)
.
2023年2月20日,武汉市公布了第十四批优秀历史建筑,其中,汉口电源村25号原汉口航空工业学校宿舍为二级保护,保护原因为:该处房屋是航空工业和长江电源厂发展历程的历史见证。
2023年2月21日,作者再次前往电源村,记录了汉口航空工业学校宿舍最后的容颜。
汉口电源村25号原汉口航空工业学校宿舍(周国献2023年2月拍摄)
.
汉口电源村25号原汉口航空工业学校宿舍(周国献2023年2月拍摄)
.
左侧为汉口电源村25号原汉口航空工业学校宿舍正面(周国献2023年2月拍摄)
.
右侧为汉口电源村25号原汉口航空工业学校宿舍背面(周国献2023年2月拍摄)
.
右侧为汉口电源村25号原汉口航空工业学校宿舍背面(周国献2023年2月拍摄)
.
右侧为汉口电源村25号原汉口航空工业学校宿舍背面(周国献2023年2月拍摄)
.
【相关链接】:
周国献“大武汉系列201—300”分类汇总索引及相关链接
.
(说明:此贴为重新整理发布,2019年3月21日原贴手机端已不可见。)
.
武汉的近代工业文明,为我们留下了一批十分珍贵的工业遗址。“这些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是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是城市无法磨灭的基因,必须得到保护与传承。”(《武汉近代工业史》(上下卷))
武汉市的工业遗产保护状况是中国诸多工业城市的一个缩影。正如以色列摄影家纳达瓦·坎德(Nadav Kander)在接受关于他的长江摄影专题的专访时所说:“在经历一段拍摄后,我逐渐感受到这个国家所面临的矛盾和困惑,当它以惊人的速度飞跃时,也在不断毁坏着自己的根基。”城市急切地想要发展,却忽视了历史传承,忽视了城市的个性,迷失了自我。
在城市急速发展的关口,为一个城市的工业遗产留存影像记录迫在眉睫。我从2008年开始关注并拍摄武汉工业遗产保护题材,2014年定下摄影专题的题目《大武汉》,并开始有计划地重点拍摄武汉工业遗产,共拍摄了涵盖清末、民初和解放初期的三百多处武汉市老工业旧址。项目初期,以宽幅接片方式拍摄老工业旧址废墟为主,通过比较一致的摄影语言去呈现这些城市发展中的疤痕和印记,强化“大武汉”的悲壮感;后来扩展到事无巨细对武汉市和湖北省各地市现有工业遗产的抢救性记录。
失去的已经无可挽回,但现存的工业遗产的保护仍然任重道远。作者希望通过拍摄和发布“大武汉系列”,引发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对武汉工业遗产保护的关注和行动。回望过去,让我们看清来时的路。我无力阻挡城市改造的步伐,但我至少可以用我的镜头记录下这一切,为日后寻回失去的城市影像和情感记忆提供参照。
——周国献
.
特别声明:
1.本头条号“黑镜头”发布的图片,除非特别注明,均为周国献原创作品,转载请勿声明原创,并请注明出处及保留作者姓名,否则视为侵权。
2.“大武汉系列”中偶尔会在各种志书等资料中翻拍部分老照片,因原刊载老照片的书籍大多没有注明照片作者,在头条文章里只能注明图片来源是哪一本书籍,无法为原作者署名,敬请谅解!若有异议,请随时通过留言等途径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
谢谢关注今日头条号“黑镜头”!
【关注方法】:
1.安装今日头条App(已安装的请忽略);
2.打开今日头条App,或者通过分享的“黑镜头”头条文章进入今日头条App。
然后,通过如下两种方法关注“黑镜头”头条号:
(1)方法一:在“黑镜头”头条文章开头,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如下图):
(2)方法二:在今日头条首页搜索栏键入“黑镜头”,点搜索按钮,再点菜单栏中的“用户”选项,找到“黑镜头”头条号用户(昵称存在同名情况),认准如下“黑镜头”LOGO,再点关注。
谢谢大家!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