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湖湾风景区着力推动水文旅融合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一屏一廊一路一林一广场一品牌”“六个一”的民族团结示范景区创建思路为抓手,将水生态旅游与民族团结深度融合,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水润沃土中绚烂绽放。
以水为基,打造民族团结物理纽带
水利工程与自然水域是串联民族情感的天然载体。结合景区整体布局规划,在崇文楼东西两侧灵活嵌入融合水文化特征、水景观特色、多民族元素为一体的宣传栏、展示牌。建成“同心”长廊一座、网红“打卡龙”雕塑一组,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象化、场景化。在大湖湾景区东出入口广场新建仿真石榴籽雕塑,栽植各类生态景观树木,形成以“共叙民族团结之情”为主题的生态广场,借助大湖湾风景区引流效应,让昔日水利工程变身网红打卡地,吸引各族游客前来游玩休闲,在亲近自然中拉近距离。这些以水为核的空间打造,让民族团结有了可感可知的物理载体。
以文为魂,注入民族团结精神内核
文化传承是凝聚民族共识的核心动力。在大湖湾景区崇文楼东西文化长廊和民族团结生态林廊道嵌入融合展示水文化特征、水生态景观、治水历史为一体的民族团结文化墙,让县内外游客多维度了解各族群众协同兴水利、除水害,修渠凿井,水灌良田百业兴的治水历史。让游客在旅游中感受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以旅为桥,拓宽民族团结实践路径
旅游发展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提供了鲜活场景。景区利用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等中华传统节日,划定专门区域集中展示农特产品、手工艺品、非遗传承作品,组团开展旅游、文体娱乐为一体的龙舟体验、国学研学、红船游湖和广场民族歌舞展示等活动,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让民族团结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水脉相连,文脉相通,民族相融。如今的大湖湾景区,正以水为笔、以文为墨、以旅为纸,在祁连山脚下绘就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壮美画卷。(刘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