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街当天的益阳明清古巷盛况空前。盛有为 摄
明清古巷里的”抛绣球招亲“等体验项目吸引众多人参与。盛有为 摄
夜幕下的永清正街摩肩接踵、热气腾腾。易孜 摄
明清古巷景区坐落在资水奔赴益阳城的第一站,多码头连接古巷与资江。图为开街前场景。易孜 摄
明清古巷景区,舞龙表演点燃游客激情。郭立亮 摄
明清古巷里的古建筑精雕细琢,匠心独运。易孜 摄
建筑艺术美感拉满的明清古巷很出片。易孜 摄
邢 玲
益阳明清古巷“火”了!
“春节期间日均迎客近5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2万人次。”2月12日,益阳明清古巷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鹏雁介绍,从8个监测点位获取的数据:自1月18日开街试运营以来,景区已接待游客超130万人次。
“微博、微信平台形成‘千年银城益阳 烟火明清古巷’‘益阳明清古巷开街啦’等多个话题;抖音平台‘益阳明清古巷’播放量以亿计。”来自华声在线舆情监控平台的数据则显示:自2025年1月18日 0时至2025年2月10日16时45分期间,全网关于“益阳明清古巷”相关词条20507条,其中短视频声量最大,为17084条。益阳文旅新地标明清古巷一夜之间晋升网红打卡点,火爆出圈。
伴随人流、信息流而来的,是现金流。明清古巷景区,非遗市集、国潮市集等消费场景吸引大量游客,整体文旅收入显著增长。商户如“东边湾甜酒”门店日均营业额超2万元;小摊位如“云朵舒芙蕾”,不到3平方米,经营舒芙蕾、烤肠、炸串等多种小吃。“20天时间里,仅舒芙蕾和烤肠2项,进账5万多元。”摊主李芳说。
益阳明清古巷,这个坐落在益阳“母亲城”的历史文化街区,正以“一廊三街三巷四码头”的空间肌理,编织当代文旅的流量密码。
到明清古巷看什么?
穿越最美小巷、感悟三国文化、触摸建筑智慧、体验非遗魅力、重温共同记忆、品味人间烟火……
每天5万多人次,到明清古巷看什么?
从游客的反馈里、从微信朋友圈视频号里、从抖音微博快手小红书等各大网络平台,我们捕捉到不同群体对明清古巷景区的“兴奋点”。
穿越江南最美小巷——
明清古巷,其灵魂无疑在建于明清时期、有着“江南最美小巷”之称的三条小巷:魏公庙巷、玉陵坡巷和灯笼馆巷。光是巷子里全国少有的保存完整的“拱券撑墙”,就将建筑艺术美感拉满。小巷又依地势蜿蜒延伸,石板路斑驳沧桑,两侧建筑错落有致,形成“一线天”般的视觉效果,极具空间层次感和历史沉浸感,游客都忍不住来“穿越”打卡。
感悟厚重三国文化——
国人素爱三国故事,对三国文化了解多少?沿资江大堤长2530米的三国文化走廊里,三国成语、三国故事、计谋、名家书法、歇后语、益阳三国故事及书法等跃然墙上,将三国故事娓娓“道”来。沿墙缓行,仿若踏入一条时光甬道,时空在此交叠,千年烽火与风云激荡扑面而来。游客在此不仅能追溯烽火连天的三国史诗,更能触摸文化的温度,堪称“行走的三国教科书”。
触摸百年建筑智慧的温度——
踱步明清古巷景区,指尖划过“金丝楠木雕花窗”的纹理,轻抚过历经岁月打磨的砖石浮雕,精致且细腻、粗糙又坚实的触感从指尖传来,每一处,都藏着先辈工匠的建筑巧思、现代匠人的技艺传承。
在这里,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能真切触摸到的温度,是古人智慧在岁月中留存的温暖余韵。
聆听非遗交响曲——
巷弄深处,“益阳弹词”的琵琶声、“洞庭木雕”的凿刻声、皮影戏的影偶摩挲声、花鼓戏的咿咿呀呀声,构成非遗交响曲。
光是听声岂能过瘾!书画惠民、花鼓戏、皮影戏、汉服秀、动漫秀等兼具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活动,甜酒、黑茶、擂茶等既饱眼福又饱口福的轻饮,满足不同人群参与感,游客表示“很满意”。
重温与码头有关的共同记忆——
明清古巷景区如此受青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里,是益阳工商业发源地,安放了老益阳人共同的记忆。
资江千里奔来,到达益阳城的第一站,便是明清古巷。上游宝庆、新化、安化来的“排古佬”纷纷由码头上岸,休憩、交易。“短短1公里,从上游数过来就有将军庙码头、邵阳码头、新化码头、韩家码头、苏州码头、魏公庙码头、向家码头、石码头、大码头……”在街区住了70多年的老居民刘达安,对江边一字排开的码头,熟稔得像是介绍自家的物件。他说,在他还是细伢子时,长沙班、西湖班等客运船汽笛声声,宝庆排、新化排川流不息,搬运号子响彻江面,“那几多热闹哦!”
码头带来了上游的各色土特产,更给明清古巷带来非凡的人气。同忆楼金号、孙家绸布店、太和瓷器店、周记秤铺、发鸿发伞铺……鳞次栉比的店铺升腾起一个摩肩接踵、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古街区。留存下来的山陕会馆、苏州码头等老建筑,无不诉说着这一街区的开放与活跃。
“到大码头(益阳人素以大码头代指明清古巷)克”才是老益阳人到商贸中心购物的“正确说法”。
品味穿越历史的人间烟火——
好玩的体验了、好看的打卡了,好吃的岂能少得了?
肉丝米粉、白糖饺子、油碗糕、擂茶酥、甜酒冲蛋、麻辣烫、鸭霸王、牛肉串……这些最本味、最传统的益阳地道小吃,让“活着的历史”成了最诱人的风景。
哪怕吃不惯益阳味也没关系,网红轻饮、零食,配以超级出片的打卡地拍照,不仅味蕾得到满足,视觉、感官也获得感满满。
明清古巷何以好评如潮?
是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持、干就干成精品的匠心,也是十二分“宠粉”的满满诚意。
看的、玩的、吃的,应有尽有;传统的、现代的,巧妙融合;文化的、旅游的、商业的,有机融合。益阳明清古巷雅致如斯、繁盛如斯,又厚重如斯。
哪有什么横空出世的乍现?分明是蛰伏涅槃的惊艳!
2016年11月,按照益阳市政府部署安排,益阳市城市建设投资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子公司益阳市明清古城保护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启明清古巷保护与开发新篇章。
2017年,明清古城保护与开发公司对魏公庙、玉陵坡和灯笼馆3条古巷修旧如旧。
2019年7月,《益阳明清古巷历史文化街区规划》通过益阳市规划大例会。
2020年4月,根据市政府专题会议精神,益阳市、资阳区两级城投公司共同组建明清古巷公司,负责项目的整体开发、建设、运营。
2021年5月,项目完成立项。
2022年8月4日市政府专题会议后,市、区两级城投集团在益阳市资江风貌带建设指挥部的统筹下,加速推进项目相关工作。
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以来,益阳市委书记陈竞、市长熊炜多次现场调研,要求以“对历史负责、对现在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精心打造这一民心工程、重点项目;市县两级城投公司勠力同心、精益求精,稳步推进项目建设。
“打造明清古巷项目,我们用的是‘绣花功夫’。”益阳市城市建设投资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丁晓明分享了这样两个细节:项目耗时7年才完成“修旧如旧”工程,因为对128处历史建筑进行“毫米级”测绘,采用的是传统“桐油石灰”工艺修复墙面;小到“永清正街”“永清后街”等街巷的命名,都是历时半年余,走访了数十位原住民,才最终确定下来。
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持、干就干成精品的匠心,由此可见一斑。
益阳明清古巷开街试运营以来人气持续火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宠粉”!
怕没地方停车?资阳区全区机关单位对游客免费开放停车位,还专为外地游客设置了车位。
担心人山人海里的治安问题?除景区运营方自身安保力量外,大码头派出所每天派出巡逻队多时段巡逻,及时调解矛盾纠纷、帮助寻人寻物……
环境卫生是否有保障?在景区运营公司现有力量基础上,资阳环卫增派保洁人员,加大清扫频率、加大清运力度,对明清古巷周边等人员密集区域不间断清扫保洁,并将保洁时间延长至22时。
景区物价会不会比一般的高?放心!都跟外边一个价。一碗7块钱的原味肉丝粉,不仅能吃出地道老益阳味道,甚至比外边的卖得还便宜。
热情好客的益阳人,甚至把家底都翻出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洞庭木雕”第四代传承人王庆云春节期间都没休息:“不愿远道而来看非遗的客人扑空。”迎风桥镇需100多人舞起来的150多米“龙王”也来了,不谈出场费、不论路途远,只为给游客助兴……
“热闹繁华的‘大码头’又回来了。”老益阳人如是评价。
“比繁盛期更高端、更有文化、更上档次!”更多新益阳人这样认为。
但,益阳明清古巷,显然不是新、老益阳人的“孤芳自赏”:
网友“洒脱今天刚满月”在小红书分享道:“我要带你们去一个超级有感觉的地方——益阳明清古巷!这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拍照打卡的绝佳圣地!随手一拍就是大片!”
从江苏自驾前来的赵女士一家,这趟春节旅程就是为了找年味。她说,益阳明清古巷好看,非遗集市、展演、互动的传承形式特别好,不仅能够看到,还能摸到,甚至还能一起参与制作,非常值得体验。
来自省内的千余名首发团游客,游览了明清古巷景区,观看了沉浸式演出、古巷灯光秀,体验了“巷往好时光·古巷中国年”主题灯会、国潮市集,直呼:“氛围感太棒了”。
网友“卫蓝”分享道:“我在这里看到‘老益阳’眼神中满满的自豪感,那里有大家对乡土的情思,还有对本土历史文化的自信!”
“老益阳形态底片、新益阳形象风貌。”项目的初心、每一位参与者的努力,在这一刻都有了完美的回响。
如何在文旅红海中找准自己的坐标?
主打“文化原真性+体验在地性”,让历史长河里的“活态博物馆”破圈生长。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提升产品供给能力,丰富消费业态和场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着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党中央、国务院对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指导明确,益阳明清古巷如何在文旅红海中找准自己的坐标?
“与西安的大唐不夜城、成都的宽窄巷子不同,益阳明清古巷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未完成的生长性’。”资深文旅规划师、上海奇创旅游集团公司运营副总裁吴卫东认为,这里虽然没有名家名宅名古迹,但却保留着古色古香的民居群落、繁盛的商贸聚集区,拥有最贴近生活的市井烟火气,承载着益阳人的乡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明清古巷项目目前呈现的是“主题文化”核心区,随着项目的发展,还将打造渡口潮声夜娱休闲区、渔歌晚舟精品民宿区,推动“文旅+百业”、产城深度融合。当一些古镇、古街陷入同质化竞争时,益阳主打“文化原真性+体验在地性”,让每块麻石板都讲述自己的故事。
喜讯也在不久前接踵而至: 2024年11月,明清古巷入选第二批湖南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2月入选首批“湖南省微短剧拍摄取景地”。
关于明清古巷的未来,益阳定位清晰:
“明清古巷总体定位为沉浸式IP体验街区,打造主客共享的城市休闲客厅,形成一座没有围墙、永不落幕的文化博物馆。”益阳市城市建设投资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刘俊伟在1月18日的开街仪式上介绍,明清古巷项目在开发中,对益阳历史文化、资江水运文化、风土人情、省市非遗进行了现代性解读,推出了更多符合年轻人喜爱的新业态、新场景、新营销,让益阳历史“活”起来、“火”起来。
资阳区则在“链”上做起了文章。资阳区委书记付振南在开街试运营启动式上谈到,资阳将以明清古巷项目为新起点,强化全域资源整合、运营联动,通过“旅游+文化、美食、非遗”等方式,整合桥北步行街、资江西路大码头记忆等文旅项目,使游客“引得来”“玩得好”“留得住”,全力推进资阳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在文旅产业迭代的今天,明清古巷的突围启示我们:真正的文化IP不是复刻历史标本,而是让传统基因与当代生活共生。当游客带走的不再是千篇一律的纪念品,而是关于一座城市集体记忆的鲜活切片,古街才能获得恒久的生命力。
如何让历史长河里的“活态博物馆”破圈生长,益阳明清古巷正在书写属于自己的答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