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理石榴。黄正伟 摄

会理古城一角——钟鼓楼。 彭燚摄

朝气蓬勃的会理。 李瑜 摄
川南胜地,金沙江北,古城会理坐落在这里。
会理是静谧的。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蜀月滇风的文化交融积淀了多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会理是灵动的。在4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各民族和谐共生,传承美食、建设古城、共享发展。
何以会理?听,古城墙上传来晨钟暮鼓声,古南方丝绸之路传来阵阵马蹄声,龙肘山上风起云涌,金沙江畔涛声依旧。
何以古城?看,千年古城内,新景涌现,90多家特色新店铺让会理古城“潮”起来,石榴抓酥包让人馋,非遗综合展惹人眼。
回望过去,会理聚力构建“暑寒双栖·四时康养”全域全时全人群旅游格局,打响做靓“北纬26°烟火古城”文旅康养品牌,举办川滇特色火把季、会理节暨“药膳”文化节等节庆活动,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展望未来,会理将坚定不移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擦亮“北纬26°烟火古城”文旅康养品牌,创建会理古城—仙人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打造巧渡金沙江、会理会议等红色研学品牌,构建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重要节点和最美川滇风情精品线,提升会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天府旅游名县”品质。
千年船城的文旅密码
每当夜幕降临,会理船城公园便化身为充满奇思妙想的光影艺术空间,地面与林间的流动光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会理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民风淳朴、文化多彩,因“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因城区似船形又被称为“船城”。
会理地处四川最南端,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自古为古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素有“川滇锁钥”的美誉,是中国石榴之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面对外地游客,当地人会热情介绍——游览会理古城,由北至南,从檐牙高啄的拱极楼走到雕梁画栋的凌霄楼是绝佳选择。为什么这样说?原来,这短短几百米的距离,却是“城中有异景,巷里藏乾坤”。
拱极楼位于古城北面入口处,坐落在宽厚的古城墙上,现存城墙在元代以前是土墙,到了明朝洪武年间以石块包砌,造就了独特的“元骨明风”风格,这一构造在全国实属罕见。
会理古城曾“养在深闺人未识”,在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成功创建4A级旅游景区后,才逐渐为人所熟知,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文旅产业起步发展。
乘着“古城游”的东风,会理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弘扬传承长征精神,皎平渡、会理会议纪念地、绿陶文化产业园……一个个特色鲜明的景区,丰富了游客的体验。
“文旅+农业”,玩转园区。会理已培育15万亩石榴文化田园综合体,建成现代农业科技园和一批旅游风情小镇、旅游风情村寨,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会理石榴万里行”发车仪式等旅游节庆活动,推出手打饵块等12个农事旅游体验项目,以及绿陶、金沙砚等5个特色农旅产品。
“文旅+非遗”,文化增色。会理创新发扬长号、山歌、蹢脚舞等民间艺术和筛糠、祭龙、泼水等民族习俗,传承发展大号唢呐、绿釉陶瓷品制作等非遗技艺,成功申报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41项,创新“非遗+活动”“非遗+集市”“非遗+直播”等传播方式,做“火”非遗代表性项目。
“文旅+康养”,活力四射。会理传承发展“端午药市”“吃药膳”“游百病”等端午节民间风俗,持续办好端午健康养生论坛等中医药文化康养旅游活动,加快推进会理中医康养城建设。依托仙人湖国家水利风景区、会理会议纪念地等资源,打造户外骑行、徒步等线路,举办山地自行车赛、徒步大赛等。
北纬26°的烟火古城
秋意渐浓的会理古城,青石板路蜿蜒,街巷里悄悄萌发着新的生机。
作为会理古城的“中轴线”,南北大街改造提升后冒出不少值得一探的新店铺,每一家都藏着惊喜。在“船城慢递”,写一封信给未来的自己,亲手盖上火漆印,把会理的慢时光“封印”其中,寄给明天;在扎染坊,可以在师傅指导下染一条裙子、一块围巾或者其他喜欢的物件,见证蓝与白在布面上变幻出独一无二的图案。
会理在做好古城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基础上,通过商业业态焕新,致力在古城商圈塑造“主客共享、古今交融”的文旅消费新场景。目前,已完成古城内200余处国有资产的提质与盘活,成功吸引文化体验、特色商业、休闲服务等90余户新业态商家入驻古城核心区。
“我们要让会理古城既留住独具魅力的烟火气,又能焕发与时俱进的年轻力。”会理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从南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提升,到龙肘山度假营地的建设升级;从绿陶文化产业园的提质,到“四季康养”生态系统的重塑,会理正以匠心精神雕琢着古城的每一个角落。
为迎接八方来客,会理正全力优化旅游环境,市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经过微改造后全时免费开放,旅游交通服务持续优化。同时,会理大力培育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民宿主理人、乡宴大师等本土文旅专业人才,让传统文化在现代旅游业中焕发新的生机。
全民“宠客”在会理蔚然成风,当地市民热情为游客指路,用地道的会理话讲述古城故事,出租车司机主动当起“移动导游”,餐馆老板精心推荐“会理味道”。每个人都是文旅推介官,每份热情都在为“北纬26°烟火古城”文旅康养品牌增添温度。
会理市委二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纵深推进文旅强市战略,持续擦亮“北纬26°烟火古城”文旅康养品牌,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建圈强链,打造“暑寒双栖·四时康养”高品质旅游度假目的地。到2027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会理文旅品牌热度持续提升。到2030年,基本建成凉山文艺副中心、全国文旅康养度假热点目的地。
会理将做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打造川西南古城文旅新地标、川渝乃至全国“暑寒双栖·四时康养”旅游度假新地标、全国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新地标、南方丝绸之路文化旅游新地标。做靓“中国石榴之乡”名片、“一双筷子吃两省”名片、“端午万人宴”名片及会理黑山羊、会理绿陶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名片,打造“石榴产业+观光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典范,培育一批“会理造”特色文旅产品。
会理将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建圈强链,以“全域统筹”打造“移步换景、处处可游”的“一核两片三带”全域旅游精品线路,推动分散景点串珠成链,树立会理“大景区”理念,拓展“黄金4小时”夜间消费场景;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博研学旅游发展,开展文物考古调查和保护,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机制,推动会理铜火锅等非遗代表性项目进景区、进街区,创办非遗之夜、非遗集市,提升红军长征过会理纪念馆的科技展示和虚拟体验水平,丰富“展馆+”业态;大力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建设生态观光和阳光康养胜地、最美川滇风情体验地。
素材来源 | 川观新闻
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目前100000 人已关注我们期待您是下一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