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御笔“欢喜庵”
铁血将军铸碑魂
成华这条街大有来头
龚珂仪
昭觉寺南路是成都市成华区最具故事感的街巷之一,它不仅是一条连接南北的交通要道,更是一段承载着数百年历史记忆的文化长廊。这条路见证了明清时期的悲欢离合,留存了武将功臣的赫赫战功,也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文旅融合的崭新活力。我们漫步于此,脚下藏着“欢喜街”的旧名,路边的碑刻里记着“将军碑”的荣光,在建的楼宇间正生长着城市更新的新希望。
一条街,两段“欢喜”奇缘
昭觉寺南路的前身名为“欢喜街”,其名源于历史上曾坐落于此的“欢喜庵”。关于这座欢喜庵的由来,民间流传着两个跨越明清的传说,一忠一遇,皆与“欢喜”二字的复杂意涵紧紧相连。
其一与明代将军刘喜有关,刘喜曾为牙将,在战场上舍身救主,深受朱元璋赏识,擢升为将军,并获赐宅邸与家眷,更被恩准回乡探亲。他锦衣加身,满心欢喜地回到故土,却没想到与母亲相见时,竟因岁月沧桑而互不相识。几经辨认,母子终得相认,可支撑老母亲苦熬岁月的念想一旦落地,她便在大喜过望中气绝而亡。刘喜尚未从归乡的喜悦中缓过神,便要为母亲主持葬礼,正应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人生憾事。
更富戏剧性的是,就在他沉浸悲痛之时,朱元璋的圣旨到来,任命他为三品四川镇守使,掌管全川军政;其母追封三品诰命老夫人,其妻封诰命将军夫人。
一夜之间,大悲与大喜在刘喜身上交织,他既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欣慰,又有亲人永别的悲痛,最终竟也在这剧烈的情绪起伏中轰然辞世。
朱元璋得知后,感念刘喜一生征战、舍身救主的功绩,不禁感慨万分,于是追封其为“雄武大将军”,下令在当地修建祠庙,塑造刘喜母子神像,并御笔亲书“欢喜庵”三字为祠名。这“欢喜”二字,既是对刘喜功成名就的褒奖,也是对母子相认的慰藉,更藏着对人生起落的叹惋。
清末翰林赵熙《蜀人志》对此也有所记载:“城北凤凰山畔,有小庙曰欢喜庵,宅不足亩,殿不过三,内奉明洪武帝雄武将军刘喜偕其母三品诰命徐氏老安人金身二座,有年老庙祝一人主持。盖因孝行感于乡人,其香火盛明足充大刹昭觉。”
另一说则关联清代“一日总督”周湘泉,相传这位落魄文人因偶遇微服私访的乾隆帝而得赏识,一跃成为四川总督,然而就在上任当日,因喜极而逝。乾隆感念其际遇,遂命人修建“欢喜庵”以资供奉。虽无明确史料证实周湘泉其人其事,但欢喜庵的存在却是确凿无疑的,且它并非独立的庙宇,而是当时“川西第一禅林”昭觉寺的下院。
清代文人王藻章曾有诗咏及此事:“昭觉山门自昔开,纤道初从欢喜庵。”
欢喜庵 孔祥辉 作(图源:成都市成华区地方志办公室)
清代成都北门至欢喜庵一带,有许多商贩售卖这种炒米作团、外裹芝麻的小圆球,因其口感香酥、寓意吉祥,深受人们喜爱。清人《锦城竹枝词》中的“欢喜庵前欢喜团,春郊买食百忧宽”寥寥十四字,将春日里人们在庵前买食欢喜团、暂忘烦忧的场景勾勒得鲜活生动。这小小的点心,不仅成了当地的名小吃,更让“欢喜街”的名字多了几分甜意。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路网不断拓展,欢喜街也更名为昭觉寺南路融入更大的交通格局中。
一座石碑,一段功勋
沿着昭觉寺南路向东而行,在成都动物园正门前大路的右侧,有一处将军碑遗址。一块斑驳的石碑,一方简易的说明牌,静静矗立在绿树掩映中,却承载着一段与乾隆朝平定大小金川相关的铁血历史。
将军碑遗址(图源:方志成华)
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仲夏,一辆马车沿着川北官道从北向南行进,车中坐着一位中年人,他便是湖南安化人陶澍。他奉命前往四川担任庚午科乡试副主考。陶澍从北京赴川的途中,他坚持每日记录见闻,这些日记后来被汇集为《蜀日记》。
在《蜀日记》中详细记载了陶澍当年八月初二抵达成都的行程,提到相关地点及人物:“自毗桥西南行五里,至天回镇,入成都境。……十里,将军碑。五里,欢喜庵。有昭觉寺,孟蜀时宣华苑也。有祠,祀原任大学士一等诚谋英勇公阿桂及内大臣成都将军继勇侯德楞泰,二公皆有功于蜀者。”
阿桂是乾隆朝的将领,一生东征西讨,战功赫赫,深得乾隆皇帝信任。而平定大小金川之战,更是他人生中的“转折点”,阿桂虽此前因建言不合上意而被夺官,但因熟悉川情被大学士温福携往金川前线。在战场上,阿桂展现出色军事才能,领军冲杀,屡战屡胜,最终成功收复大小金川。此役的胜利,不仅巩固了清廷对西南边疆的统治,也使阿桂重获皇帝信任,地位日益显赫。
乾隆皇帝对金川大捷极为重视,前线捷报传至时,他正在东陵祭祖住在桃花寺中,乾隆喜不自胜,认为这是当天的“喜符佳谶”,当即题诗一首:“甲午桃花寺跸停,军书正此俯窗棂。幸哉今日仍凭处,绿柳中飞一点星。”诗中满是战事告捷的欣慰与对未来的期许。待阿桂率领大军凯旋时,乾隆更是亲自前往郊台迎接,场面极为隆重:“勋臣率拜列灵旗,军士鸣螺赫武仪。乐奏铙歌行抱见,诘戎家法万年垂。”兴奋之余,乾隆还创作了十首凯歌,记录这场战役的胜利,彰显清朝的军威。
《大学士一等诚谋英勇公阿桂像》(图源:故宫博物院)
为了纪念阿桂平定大小金川的功绩,凯旋的官兵在成都东郊修建了“得胜庵”,作为祭祀与纪念之地。嘉庆十七年(1812年),四川布政使又在此处安放了一块石碑,详细记载阿桂的生平与战功,这块碑便是后人所称的“将军碑”。
遗憾的是随着岁月流逝,得胜庵逐渐损毁最终不复存在,只留下这座将军碑见证着当年的铁血荣光。它不仅是对阿桂等将领功绩的铭记,更承载着清代四川边疆稳定的重要历史记忆,让每一位路过的人都能感受到那段金戈铁马的岁月。
来昭觉里,实现“一站式穿越”
如今的昭觉寺南路正从一条承载历史的街道,演变为一个集禅意文化、生态休闲、动漫科技、历史探寻与都市时尚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商圈。如果说“欢喜街”的传说与“将军碑”的历史,为昭觉寺南路奠定了厚重的文化底色,那么正在建设的昭觉里特色街区(二期),则为这条道路注入了现代文旅的新活力。
作为2025年成都市重点项目,昭觉里特色街区(二期)工程位于昭觉寺西侧,占地面积约3.8万平方米。项目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以宋代风雅为背景,旨在传承“昭觉巷里文化”,重现古典诗意境地。其核心理念在于“以公园融入街区”,通过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精心打造有“山”有“湖”的滨水公园,形成园城相融的和谐形态。
项目效果图(图源:成华融媒)
二期项目在延续一期新中式风格的基础上,匠心独运地划分为三个意境区:一区“坊境”,以“逍遥集宝坊”为主题,内设昭觉文化馆、雪水初融、集宝画卷、红梅道、绿苔观秋等景观,侧重文化展示与雅集体验。二区“池境”,围绕“暗香青龙池”展开,涵盖开颜桥、花木院、回廊亭雅集廊、青龙池等元素,营造出水韵灵动、步移景异的园林空间。三区“山境”,主打“松风羊鹿山”,通过金香涧、清阴轩松风道、羊鹿山等景观,体现山林野趣与昭觉文化的深度融合。
成都昭觉寺(图源:成都昭觉寺)
这三重意境,集“吃、住、行、娱、游”于一体,旨在提升城市的幸福感与烟火气。项目规划建设7栋古风建筑及配备300余个车位的地下停车场,将城市文化、自然景观与商业功能无缝衔接。值得一提的是,昭觉里二期并非单纯的“复古街区”,而是“历史文化+当代潮流”的融合体。这种“古今交融”的定位,让昭觉里既能吸引喜爱历史文化的游客,也能打动追求潮流时尚的年轻人,真正实现了“老少咸宜、雅俗共赏”。
成都动物园北大门(图源:成都动物园)
昭觉里特色街区一期已完工并对外开放,成为成华区文旅打卡的新热点,二期预计于今年年底对外开放。它不仅是简单的商业开发,更是对区域文旅资源的整合与升华。项目建成后将有效“串珠成链”,把周边的“川西第一禅林”昭觉寺、充满童趣的成都动物园、以及天府国际动漫城等多元业态有机联结起来。
天府国际动漫城(图源:成都发布)
这条路,曾见证过母子相认的悲喜、将军凯旋的荣光,如今正见证着历史文化的新生、文旅产业的崛起。它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是一条“文化长廊”,让我们在行走间,既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也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未来,随着昭觉里二期的开放与周边文旅资源的进一步整合,昭觉寺南路必将成为成华区乃至成都市的一张闪亮文旅名片
来源:方志成华
作者:龚珂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