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头条晒家乡#泰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许多著名的景点,有“天下第一名山”泰山、“神的府邸”岱庙,有泰安方特欢乐世界、泰安太阳部落,还有泰山天鹅湖、泰山秀城、泰安老街等等,无不是闻名遐迩,让人流连忘返。但也有部分景观,初时曾名声大噪,后来却慢慢泯然,逐渐淡出众人的视野,它就是“泰山文化第一街”。
“泰山文化第一街”,又名泰安大道,位于泰安高铁新区盛景路中央,始建于2018年,是一条历史文化景观大道。它北起泮河大街,南到大官庄街 ,全长约2公里,共分为七个板块,每个板块约200至300米。以泰山封禅文化为脉络,再现了从远古帝王巡狩泰山,到秦皇汉武、东汉光武、唐朝二宗、宋真宗封禅泰山,再到康乾两帝祭祀泰山等历史事件。
第一板块是封禅广场,寓意封禅起源,它北起泮河大街,南至堰岭环路,长度约300米。重点景观是高大阙楼,代表尧舜等帝王曾巡狩、封禅泰山。第二板块是祖龙登坛,北起堰岭环路,南至六郎街,全长200余米。突出秦始皇夷平六国、一统天下的丰功伟绩,有始皇帝、李斯等秦代著名人物雕塑。
第三板块是汉武封功,北起六郎街,南至堰堤北街,长约200余米。重点突出武帝得宝鼎封泰山。看点:广场上的八根汉白玉立柱,暗合汉武帝曾八次登泰山,上面分别刻有: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是 汉武帝登泰山后发出的感慨。
景观池内,一尊深色的司马迁雕像尤为醒目,他身着宽袖古袍,俯身端坐于石基之上,神情沉静,似在执笔著书。基座前有“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刻字,仿佛是从他凝思的笔端流淌而出,续写着历史的壮阔与生命的分量。
第四板块是东汉·光武祈福和唐代·双圣巡游,北起堰堤北街,南至堰堤南街,长约200余米。东汉“赤刘之九,会命岱宗”,“我所思兮在太山”,“神哉,五岳专其名”。再现了光武帝刘秀依谶文封禅泰山的史事,也映射出那个时代对山岳的崇敬与天人感应的思想。
双圣巡游,意即唐高宗与武则天共治天下,为此,敕建的鸳鸯碑至今还陈列在岱庙的碑廊内。石刻、雕塑与场景复原相互呼应,让人仿佛亲历那段帝王登临、万国来朝的辉煌岁月。
第五板块是明皇记铭,北起堰堤南街,南至堰岭环路,长约200余米,展示了唐明皇(玄宗李隆基)一行浩浩荡荡封禅泰山的盛况。但见,仪仗旌旗遮天蔽日,文武百官、各国使臣簇拥其间,尽显“万国来朝”的帝国雄风。
唐玄宗一改前朝秘而不宣的传统,在泰山日观峰上亲撰《纪泰山铭》,以金色大字摩崖刻石,续写着“开元涤瑕,永乐承福”的盛世华章。而这块高数米的巨碑景观,更是以其遒劲的“八分书”书法,让过往的游人津津乐道。
第六板块是真宗寻瑞,北起堰岭环路,南至万官大街,长约200余米,展现真宗得天书,封泰山、绘《启跸回銮图》的场景。正因为他在大辽的虎视眈眈下,依然选择假借天书之名,蒙蔽世人,强行封禅泰山,从而被后人耻笑,自此,强如猛人朱元璋、朱棣也没有再封禅。
第七板块是康熙祭祀、乾隆赐宝,北起万官大街,南至大官庄街。北侧为康熙祭祀,历史上,康熙曾6次巡幸泰山,3次登顶,旨在巩固统治、笼络汉族士人、考察地方,彰显自己作为“天下共主”的正统地位。
南侧为乾隆赐宝,乾隆帝弘历曾十次朝拜泰山,其中六次登顶,创下了历代帝王亲临泰山的最高纪录,更是在泰山留下了近两百首御制诗、一百三十多处碑碣,体现了乾隆通过泰山来巩固统治、塑造其“十全老人”完美形象的深意。
泰安大道,每一个板块都是一个独立的景点,水景叠瀑,水道回旋,斗拱耸立,花草满园,周边有五岳风华、金科·集美嘉悦、开元盛世·信园、宏尚·江山里等小区,是市民观光游玩的好去处。但因其远离泰山景区,加之宣传力度等原因,让它只在建成时风光了一阵子,自此再也没有成为关注的焦点,逐渐沦为路人甲,非常可惜。
注:以上是一家之言,如有不妥,请联系改正。
我是@泰山旅游那些事儿,喜欢这篇文章,就动动你发财的小手,加个关注点个赞,转发出去留个言!期待分享你的建议和观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