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市老照片画册《吉林旧影》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受“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派遣来吉林考察的日本人也发出由衷赞叹:“城市典雅美丽,可称为满洲的京都”。由于个人感觉日本人对事物的描述总有一些夸大的成分,因此一直比较好奇是怎样一个考察(团),在什么样的语境下说出了这番赞美之词。非常凑巧,前不久在一份日文资料中就看到了一个考察团赞美吉林市如同日本京都,并且给出了更为具体的赞誉理由。
这份资料名为《满鲜之旅(视察报告)》。根据其中记载可知,在1935年8月11日至8月28日,日本山形县教育会七名师范、中小学的训导(相当于中国学校里的教导主任)、教谕(相当于中国学校里的在编骨干教师)在山形县南村山郡上山寻常高等小学校长佐藤芳松的带领下,组成考察团,由日本乘轮船抵达朝鲜北部港口,再乘火车由图们过境进入中国东北,沿图们至长春的铁路行进——考察的第一站就是吉林城。
8月15日上午8点半,考察团所乘列车停靠在吉林火车站。穿过车马拥塞、喧闹异常的站前广场,考察团进入了吉林主城区。这个考察团称吉林城为山清水秀的旧都,不过他们强调这座城市的建筑并不老旧——“城市曾一度全被烧毁,不过之后得以重建,也有着颇为气派的中国风格”。在概述了整体印象后,他们发现吉林城四周群山环绕,便赞誉吉林城恰似日本京都那般,是风景优美之地。
我不知道日本京都是不是和吉林市一样,也是群山环抱,中有流水的城市。但是能让他们马上联想到日本的京都,显然两地应有相似之处。不过,尽管通过阅读这份资料,能够感觉到这些日本人对吉林风光的赞美是由衷的,但是在那个山河沦丧的年代,作为侵略的受益者,对吉林大地发出任何赞美都很难令中国人兴奋、激动,反倒会加重有良知者心中的无尽伤痛。
原以为《吉林旧影》提到的就是这次考察,但是在这份资料中未见满铁资助的记述,二份资料中赞美吉林的词句也有很大出入,故而认为在此之前,还应有考察团来过吉林并用“京都”赞誉过吉林城。
另:1983年4月21日,吉林市与日本的山形市(山形县)结成了友好城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