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弥勒融媒】
在滇东南的群山与河谷之间
快乐之城云南弥勒
正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绿意
“人水和谐、鸟兽共生”的温情
“老有所养、幼有所乐”的烟火气
诠释着宜居城市的深层密码
它不止是年均18.8℃的温润气候
更是一座将生态敬畏、人文关怀
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
让人与万物皆能各得其所的“幸福共同体”
海鸥来了!弥勒,一座让候鸟也想常住的城市
2025年的初冬
海鸥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来
掠过甸溪河畔
停在湖泉生态园的水面
白色的翼尖划出温柔的弧线
像给这座城市盖上一枚“生态友好”的邮戳
海鸥的到来
不只是风景,更是答卷
说明这里的水更清、岸更绿、人更温柔
宜居之城!生态筑基到“万物栖居”
弥勒,不止是“宜居之城”
更是一座懂得与万物共享的城市
弥勒市把生态廊道织成城市的血管
把湿地、绿地与街巷打通
让动物有路可走、有枝可栖、有水可饮
在这里,人性化不只是对人的关怀
也是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
生态廊道连成片
绿地连通,跨路生态桥、引导围栏
让小动物安全过街
让鸟儿自在迁徙
河道回归自然
自然岸线、湿地与鱼道
雨水花园与透水铺装
让水更清、让水生生物有家
本土植物做主角
乔木+灌木+地被分层种植
四季有花有果
给昆虫、鸟类稳定的食源与隐蔽处
空间分区更友好
核心栖息地与游憩区隔离
宠物专属区设施
文明投喂与近距离观察有清晰指引
共治共享更长久
公民科学监测、学校自然课程
数据透明、长期守护
弥勒市以“融山汇水、借水建城”为理念
将190平方公里城市空间
纳入“一主两副一园区”的科学规划
通过“规划建绿、拆违补绿、见缝插绿”
建成大小公园130余个
城区公园绿化活动场地
服务半径覆盖率92.51%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56平方米
负氧离子平均浓度保持在
2000—3000个/立方厘米
在湖泉生态园
3000余亩生态空间里
千屈菜与水生美人蕉构筑的生态浮岛
成为黑天鹅的天然孵化场
从2008年的3只到如今的27只
这个不断壮大的“网红家族”
正是城市生态向好的最佳见证
而鸳鸯、苍鹭、红嘴鸥等
20余种鸟类的陆续到访
让公园成为
“可触摸的生物多样性课堂”
弥勒市将生态友好深入城市肌理
完成海绵城市建设13.49平方公里
让雨水自然渗透
口袋公园见缝插针地填补绿化空白
更有“河湖长”机制筑牢生态防线
从石漠化土地改造而成的
太平湖森林小镇
到获评省级绿美河湖的太平水库
弥勒用十年时间证明
宜居城市的底色
是对自然本色的极致呵护
站在甸溪河畔
看白鹭掠水、孩童嬉戏
漫步湖泉边
赏黑天鹅游弋、市民垂钓
走进社区
感邻里和睦、服务暖心
这便是弥勒给出的答案
——宜居城市
终究是让每一个生命都能被温柔以待
总编/杨锐
责编/张云龙
记者编排/杨锐 孔德云
本文来自【弥勒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