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周末,阳光洒在贵安新区湖潮乡车田村的山间坡地。来自安顺的游客陈蝶漫步村中,举起手机拍下眼前一幕:薄雾缭绕的山谷间,一栋栋白墙黛瓦的民宿错落有致,阳光斜照在斑驳的石头墙上,光影交错。“太有感觉了!这不是景区,是活着的村庄。”她忍不住在朋友圈写下这句话。

“山水车田”精品民宿。
这栋让她一见倾心的民宿,曾是村民空置多年的老屋。如今,在保留原有石墙肌理的基础上,内部已焕然一新,电器家具一应俱全。设计师巧妙地将现代生活品质融入传统建筑骨架,既留住了乡愁记忆,也留住了远方的客人。
“我们不拆老屋,而是唤醒它。”“山水车田”精品旅居项目负责人张衡说。车田村通过引入贵州水东乡舍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6+2+2”利益联结机制盘活闲置农房:运营收益的60%归村集体,20%归企业,20%归农户。“村民变股东,房子变资产,大家真正绑在一起干。”

车田民族文化中心。
不远处,车田民族文化中心和文化广场的提升改造工程正有序推进。未来,这里将成为非遗展演、民俗节庆和村民议事的重要公共空间。与此同时,一条串联天河潭景区与车田村的水上竹筏漂流线路进入试运营阶段。竹排缓缓穿行于碧水青山之间,游客们举着手机直播:“家人们,看!岸边就是民族村寨,待会儿还能喝米酒!”
“我们不只是做景点串联,更要让文化可触摸、可体验。”贵阳旅文旅游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综合办工作人员杨文竹介绍。依托毗邻国家4A级景区天河潭的区位优势,车田村正被纳入区域旅游大环线,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

车田村的水上竹筏。
在“以商招商”模式推动下,村中陆续落成“博士咖啡”“精酿茶啤”“溪畔月湖湾”山庄、“森林里”露营基地、非遗文创工坊和乡村特色市集等多元业态,激活了沉寂多年的山村经济。
更为关键的是,国有企业贵阳旅文旅游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参与。根据协议,该公司每年向贵州贵安新区美丽车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支付6万元保底收益,并按51%:49%的比例分享项目净利润,为村集体经济注入稳定“现金流”。
“现在周末房间要提前预订。”车田村驻村第一书记徐军感慨。项目的落地不仅补齐了市集、网红打卡点、数字化服务等短板,更带动了农特产品热销,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

车田村篝火晚会。
文化的回归,是车田村最动人的变化。通过与周边高校合作,村里常态化开展民族文化体验和社会实践活动。今年重阳节,贵阳信息科技学院200余名师生志愿者走进车田,与88位70岁以上老人共度佳节,听老人讲村史、学唱布依山歌、体验传统美食制作。“让学生走近乡土,也让文化真正活起来。”徐军说。如今的车田,有风景,有人情,更有希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忠秀
编辑 文丹
二审 丁亚
三审 王鲁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