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有风
编辑 |有风
最近有个重庆崽儿火到了国外,还上了CNN。
他叫陈睿,靠模仿特朗普圈粉几百万,连美国网友都调侃“特朗普是中国制造”。
陈睿本是做建筑设计的,拍视频只是想给主业加个保障。
他一开始也没找对路子,本来想靠减肥、英语教学内容吸粉,但后来发现根本没人看。
2025年初,他看到特朗普重返白宫的新闻,发现自己体型和这位有点像,就动了模仿的心思。
他从没去过美国,却把特朗普模仿得惟妙惟肖。
黑衣白鞋的穿搭,还有标志性的手势和英语音调,都拿捏得很准。
视频里,他一会扮演特朗普“训斥”乌克兰总统,刚说两句“你根本无牌可打”,就被妈妈揍了一顿;一会又化身总统登上长城,夸中国城墙比美国的强,还能挡住“墨古人”。
这些视频把特朗普的符号和中国生活结合起来,笑点一下就穿越了国界。
现在他在抖音和Instagram的粉丝加起来超过两百万,中国网友说“特朗普模仿大赛里,特朗普只能排第二”。
更有意思的是,坐拥三千七百万YouTube粉丝的“甲亢哥”来中国时,特意和他互动,这下连国际媒体都找上门采访了。
陈睿的走红,不光靠自己的表演,背后还有个关键推手iChongqing账号。
这个账号是重庆官方支持的,背后是2018年成立的全国首个省级国际传播中心,2023年改名叫西部国际传播中心。
2025年3月,陈睿刚有点热度的时候,这个账号就给他拍了人物纪录片,成了最早向海外推介他的媒体。
iChongqing在YouTube上发了两千多条视频,内容从旅游景点到科技创新都有。
有了这个官方账号的放大,陈睿的影响力翻了好几倍。

数据能说明问题,2025年上半年,重庆入境的外籍旅客有三十三万多人次,创了历史新高。
9月底,《华尔街日报》都发文说,重庆能成“全球网红城市”,陈睿这样的博主功不可没。
其实早在此前,重庆的洪崖洞、李子坝轻轨站就在TikTok上有五十亿次播放,陈睿的走红算是接住了这波城市热度。
3740万订阅的底气:地方传播中心怎么布局?
陈睿和iChongqing的配合不是个例,这种官方搭台、民间唱戏的模式,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在搞。
这波国际传播热,和国家战略分不开。
二十大报告里提过,要“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十五五”规划也明确了要完善传播机制。
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
到2025年,全国已经有八十五家这类机构,2024年底就新成立了三十五家省级的,连县里都有布局。
海南文昌的国际传播中心,就是当地首个县级的,由新华社和地方媒体共建。
这些机构的运营模式很灵活,不光央地合作,还搞跨国、跨领域合作。
芒果TV就和老挝国家电视台合作,建了东南亚区域的传播中心;江西日报社和景德镇陶瓷大学联手,专门推陶瓷文化。
做得比较好的浙江,还总结出了一套经验。
2025年9月,浙江有位负责人在《中国报业》上发文,说他们靠“故事转化”“借嘴说话”“平台联动”这三招打开局面。
比如“借嘴说话”,他们会利用和比利时西弗兰德省结好二十五周年的机会,一起做节目;
还建了“国际青年创作基地”,让在浙江的外国年轻人当特约主播,用他们的视角拍视频,这种方式比自己夸自己管用多了。
现在全国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在海外平台有一百多个账号,总订阅量三千七百四十万。
其中iChongqing在Facebook上有九百一十万粉丝,排第一。
但问题也很明显,半数账号每月发十五篇以上内容,可TikTok上只有七个账号,年轻人聚集的地方覆盖不够。
2025年的城市传播影响力排名里,北京、上海稳居前两位,西安、成都靠历史文化吸粉,南京因为“苏超”足球赛排名都涨了。
民间破圈+官方托底:中国城市怎么赚好感?
虽然布局越来越大,但地方国际传播还是有不少瓶颈。
最明显的就是“爆款靠碰,常态平庸”。
2025年9月,洛阳在INS上发了条小刀割豌豆苗的视频,播放量一点二亿,点赞一百六十二万,可这个账号其他视频反响都一般。
有篇论文总结了三个核心问题:账号多但爆款少,很多账号品牌没名气,内容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宣传味太重,很少和海外网友互动,内容多是宣传片,没什么故事性;
全靠财政投入,市场化能力差,没法持续盈利。
这些问题,民间力量反而能补上。
李子柒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她没靠任何官方支持,一个人拍的田园视频,在YouTube圈了近三千万粉丝。
她拍的竹林灶台、农家织布,把东方生活美学讲得明明白白,比很多宣传片都管用。
2024年,还有好几个国家的文化机构引用她的内容当中国民俗参考。
科技领域也有类似情况,2025年初国产AI模型DeepSeek火了,国际用户都在讨论它的“性价比”和“性能奇迹”,GitHub上星标数超五万,TechCrunch都做了专题报道。
这种靠产品实力说话的方式,悄悄就立住了中国技术创新的形象。
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更厉害,2024年上线后全球卖了五百万份,海外好评率超九成。
玩家们玩游戏的时候,自然就了解了中国神话和古建筑,文化出海就这么水到渠成了。
如此看来,地方国际传播要想做好,光靠官方发力不够。

陈睿的走红就是最好的例子,民间有创意,官方给渠道、做放大,两者配合才能让中国城市形象真正走进海外用户心里。
未来要是能在TikTok这样的年轻平台多布局,再把民间创造力充分激发出来,中国故事肯定能讲得更出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