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发布】
从《功夫熊猫》系列电影到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再到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蓉宝”,大熊猫以其萌趣可爱的形象风靡全球,收获了极为庞大的粉丝群体,已然成为备受瞩目的顶级IP。
作为熊猫文化的核心承载地、4A级景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每年吸引海内外游客超千万人次,这里每一只熊猫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它们不仅承载着科研与保育的使命,也逐渐成为连接公众与自然的情感纽带。作为成都国之瑰宝文化旅游有限公司IP授权专项负责人,袁雨佳正致力于通过授权合作,将“国宝”形象融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
人物名片 | 袁雨佳 成都国之瑰宝文化旅游有限公司IP授权专项负责人
在熊猫粉丝的眼中,每一只“心上熊”都有着不一样的个体特征、成长经历和性格。袁雨佳自己也是一位“熊猫粉”,在她的办公室和家里随处可见熊猫元素,“工作累了,就想去看看熊猫。”
IP授权是指版权所有者将版权授权给别人使用,这本质上是一种知识产权的交易、买卖和租用。但在袁雨佳看来,授权不仅是商业行为,更是文化传播与情感连接的桥梁。“IP授权的核心在于将熊猫的形象具象化,让人们可以触摸、可以带走,让熊猫真正陪伴大家。”
自2023年起,熊猫基地开始系统性地开发自有IP产品,以“和叶”“花花”等明星熊猫为原型,推出涵盖文创、日用、食品等多类别的产品。截至目前,已开发超过2000款产品,品类丰富多元。
从日常的扇子、冰箱贴,到潮流手办;从影视音乐,到动漫游戏;从酒店行业,到化妆品行业……熊猫IP以或呆萌、或酷炫、或新潮的形象,承载着全球合作伙伴对于熊猫的无限想象。
与传统认知不同,熊猫基地的IP合作并不局限于文旅行业。袁雨佳举例说,基地已与希尔顿酒店合作推出“熊猫和花主题房”,与科大讯飞合作开发智能办公产品。“我们更看重的是品牌调性与熊猫文化的契合度,而非仅仅行业属性。”
袁雨佳认为,大熊猫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也是亲和力的一种展现。因此,在IP授权工作中,团队对合作对象的选择非常谨慎,坚决杜绝滥用大熊猫IP。
“这是一个非常新颖且快速变化的行业,尤其是在文旅板块,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适应。”在采访中袁雨佳坦言,IP授权工作既需要市场敏锐度,也需要处理大量繁琐的流程与审核。
“这类调整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一个项目从对接、审核到落地,周期可能长达数月。”袁雨佳表示,未来将继续拓展IP授权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开发更多实用、潮流、具有情感价值的产品,让熊猫文化以更现代、更国际化的方式传播出去,“我希望每一位喜欢熊猫的人,不仅能来看它们,还能把‘熊猫’带回家。”
来源 | 四川发布客户端
记者 | 许明智 刘茜
视频 | 余天新
设计 | 杨甜甜
编辑 | 庞捷
在主页中点击“设为星标”, 更快 接收最新资讯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