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曹杰 李晓波 文图
11月24日清晨,六盘山被第一缕晨光唤醒,一阵清脆的驼铃声划破旷野的寂静——“东天山的骆驼队”历经95天徒步跋涉,顺利抵达宁夏中卫市海原县七营镇。
今年8月,这支由33峰骆驼、3匹马及30余名队员组成的驼队,从新疆哈密巴里坤启程,沿古老的丝绸之路北道一路东行。他们翻越天山、横穿沙海,计划于12月中旬抵达终点河南洛阳,完成这场总长约3000公里的文化远征。目前行程已过大半,千年古都洛阳,正一步步向他们靠近。
洛阳非遗+特产暖心送达,驼队队员直呼“舍不得吃”
上午9时许,七营北嘴城址休整点内,驼队队长蒋晓亮正带领队员们筹备下一站行程。此时,本报特别报道组带来了一份特殊的“洛阳问候”:国家级非遗唐三彩技艺传承人、中华老字号高家三彩掌门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水旺,亲手制作的唐三彩骆驼,以及洛阳特产牡丹鲜花饼、牡丹花茶。
“这饼做得太精致了,我一口能吃一个,却又舍不得下嘴”“给我也来一块尝尝鲜”“这三彩骆驼简直惟妙惟肖,跟活的一样!”看到礼物的瞬间,队员们纷纷围拢过来,或争相试吃、或细细观摩,真切感受着来自终点城市的温暖。
当蒋晓亮打开那份附有高水旺大师手写邀请的信函时,反复品读了多遍,还特意叮嘱记者:“一定要帮我向高老师转达最诚挚的谢意!”他坚定地说:“等我们抵达洛阳,必定专程前往高老师的唐三彩博物馆参观学习,当面致谢!”
三彩大师父子将联手创作,定格驼队精神、传承丝路文脉
驼铃悠悠,步履铿锵。“东天山来的骆驼队”重走千年丝路的壮举,不仅牵动着沿途民众的心,更让河南乡亲们倍感牵挂。
骆驼素有“沙漠之舟”的美誉,亦是洛阳出土唐三彩中的经典题材。它们既是古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更是那段商贸繁华、文化交融历史的鲜活见证。
三天前,得知本报记者将赶赴宁夏迎接驼队,高水旺大师特意送来一封手写邀请函和一尊亲手烧制的三彩骆驼,再三嘱托务必转交驼队。邀请函中写道:“余承唐三彩古法四十余载,以陶土釉彩记录丝绸之路故事;诸君携天山豪迈风情而来,弘扬丝绸之路古老精神。恭邀诸君岁末前来共话丝路情缘,共享非遗盛景,共续三彩薪火。”
记者注意到,这尊三彩骆驼高约43厘米,造型优美、釉色绚丽,骆驼昂首嘶鸣的姿态栩栩如生——这正是高水旺曾斩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的代表作。谈及赠礼初衷,高水旺坦言:“看到‘东天山的骆驼队’事迹后深受感动。骆驼见证了古丝绸之路的繁华,而唐三彩的技艺、器物也曾借丝路传向中东、欧洲等地。如今驼队重走丝路,让古老的文化基因在当代焕发生机。”
更令人期待的是,高水旺将携手儿子高哲,以驼队踏沙前行的坚毅身影为蓝本,创作一款唐三彩纪念作品。他们将把现代驼队的精神风貌凝固在釉色之中,让千年后的人们也能通过这件作品,读懂这段跨越千里的丝路佳话。本报记者也将持续追踪该作品的设计与创作全过程,直至其顺利完成并转赠驼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