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也挺好笑,人住宿州,结果刚从山东诸城玩了一圈回来,离开的时候脑子里蹦出来一句话。
诸城这个地方,真的是,比想象里“有内容”。
先说地理位置。
地图一看,诸城夹在青岛、潍坊、日照几个城市中间,说远不远,说近也不算近。
高铁下车不在市中心,在诸城北站,周围挺空。
从站里出来那一刻,第一反应是,这地方看样子还挺低调。
打车得半个小时左右才能进主城区。
要是第一次来,行李一多,人一累,真容易觉得这地方“不热闹”,其实后面才是慢慢上头。
自驾的就舒服多了。
从宿州这边开过去,一路高速,不绕腾。
车到了诸城,去哪个景点也方便,黄灿然那句话说得挺对:有车才有灵魂。
在诸城玩也是这感觉,公交有,车次不算密,打车能打到,费用加起来也不少。
自驾在这边就是自由点,想停哪就停哪,想绕哪个小路都行。
说到景点,很多人一提诸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恐龙。
实话讲,来之前都以为是那种“为了旅游硬造的恐龙乐园”。
去了才知道,人家是真有底气说自己是“恐龙之乡”的。
诸城恐龙国家地质公园里,陈列的可不是塑料大恐龙,是真化石。
讲解员说,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边修水利、挖山的时候,工人挖着挖着就挖出一堆骨头。
一开始都不知道是什么,后来专家来了才发现,是大规模的恐龙化石群。
其中有个特别出名的,叫“诸城龙”。
这个名字也是因为在诸城发现的,说白了就是本地“土生土长”的恐龙。
展厅里那一截截化石,大人看着觉得挺神奇,小孩看着就一句话,太酷了。
最震撼的是那条恐龙足迹带。
一溜脚印,一直从墙上延伸开,旁边有当年地层的剖面介绍。
走在那一片地方,真有点“这地儿以前好家伙是人家恐龙的饭堂”的感觉。
恐龙公园外面有些小卖部、小摊子,冰棍饮料价格都还能接受,没出现那种景区价离谱飙上天的情况。
这点对游客挺友好。
再说有名的“恐龙之父”赵汝适。
当地人聊起这个人都挺自豪。
赵汝适是宋代的地理学家,他写过一本书,叫《诸蕃志》。
当时他在这边做官,闲下来的时候爱研究各地物产。
书里提到“石如龙骨,产于诸城”,说的就是这边的“龙骨”,其实就是后来确认的恐龙化石。
那会儿还不知道有“恐龙”这个词,只觉得是“龙的骨头”,用来入药。
一直到现代,科学一研究,才知道老祖宗说的这些“龙骨”,很多就是恐龙遗骸。
想一想,从宋朝官员的随手一记,到现在一整座恐龙地质公园,诸城跟恐龙这段缘分,还挺长。
除了恐龙,诸城的历史也挺深。
街上很多地方挂着“东坡文化”“苏轼足迹”这些牌子,不是“乱蹭流量”。
苏轼真在诸城待过。
当年他被贬,途经胶西、密州一带,在这条线上,诸城是重要一站。
当地现在有个苏轼纪念点,有些石刻、碑文,记载他当年路过留下的诗句。
墙上刻着那种他写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之类的句子。
在外地人看来就是名句。
在诸城这种小城看这些,感觉就不太一样。
站在那石碑前面,看着当地大爷大妈拿着塑料袋买菜路过,嘴里说一句“这就是那谁谁写的字”,那画面挺接地气。
那一刻会突然觉得,这个古人离现在人,也没多远。
诸城这地儿,文人缘不止苏轼。
古时候属于齐国、鲁国交界,周围打打停停的故事也不少。
河边那块地方,当地叫“城子河”,说是当年某个诸侯在这边筑城扎营。
现在只剩下一些地名和传说。
晚上河边散步,看着小孩在石墩上跳来跳去,大人在边上聊着“这河以前怎么怎么的”,历史感倒不沉重,反而有点像家庭闲聊。
说回城市本身。
诸城主城区不算大,一圈转下来没多远。
高楼没有一大片一大片地堆,更多是中高层住宅楼。
街道挺干净,红绿灯密度刚刚好,不像大城市一下停十几次。
空气里有股混合味儿,田地的味儿,还有点加工厂那种若有若无的味道。
有人可能觉得这不算加分项,对本地人来说,这就是生活正常味道。
吃这块,诸城是鲁菜那一路的,偏咸香,喜欢用葱蒜,口味实在。
网上挺多人推诸城全羊,羊汤、羊肉、羊杂一整套。
喝了两家,说一下感受。
汤是白色的,看着很油,喝进嘴里不算腻,挺顺。
羊味有,没那种一口上去“羊圈子”的冲劲,算处理得可以。
搭配的是大饼。
这边大饼是那种烤得香香、边缘脆脆的,撕一块泡在汤里,喝一口,出门走几步,就有了“干活人”的感觉。
除了羊,这边还有一个亮点叫“辣子鸡”。
跟外面吃的那些“干煸辣子鸡”不太一样,当地做法鸡块带骨,炸得焦香,辣椒一大把扔里面,看着吓人,其实入口还行,属于越吃越上头那种。
坐在路边小店里,塑料凳子,铁皮小桌子,桌上是辣子鸡、花生米、啤酒一瓶,过路车呼呼地跑,脑子里没什么“大道理”。
就一个感觉,日子大概应该就是这样过。
还有一种东西叫“煎饼卷万物”,这边的煎饼跟宿州那边不太一样,更韧,颜色偏深。
卷点小咸菜、土豆丝、鸡蛋,咬一口,有时候会突然想起上学那会早上赶公交,手里拿着还烫手的早餐。
这种回忆,也不知道是煎饼的锅,还是年纪的锅。
说完吃喝,说说住宿。
诸城现在还没火到“满城无房”的程度。
节假日人多一点,不过提早订个酒店还是能订到的。
价格比青岛、日照那些海滨城市便宜一截,关键是安静。
住在老城区那块,晚上十点多街上基本安静下来了,偶尔听到骑电动车回家的声音。
住在新区,楼间距大一点,晚上站在窗前看路灯,心里就一个词,踏实。
住宿这块有个小提醒,喜欢住“风景”酒店的,要想清楚。
诸城没有海,没有大江大河,所谓“景观房”,很多时候就是对着一条河或者一个小公园。
如果特意加钱为了这个,可能睡醒看一眼会心里嘀咕一句,“哎,就这”。
不加钱选个干净的标间,反而更实际点。
交通上再多说两句。
高铁有,但班次不算特别多,很多人会先到潍坊、青岛,再转车过来。
这一折腾,时间就晃过去不少。
所以要是有时间,自驾真的更合适。
开车从诸城去周边,比如去安丘看看丘陵,去青岛看海,都挺方便,形成一个小环线。
整趟诸城之行,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稳。
不拿腔不拿调,不跟你玩那种“华丽转身”的戏。
恐龙是真恐龙,历史是真历史,饭菜是真能下肚,物价是真不吓人。
唯一的小遗憾,就是诸城现在还不算热门城市,外地游客不多,配套服务上有些细节还在补。
比方说,个别景点的指路牌不是很清楚,厕所位置找起来要多绕两圈。
有的地方讲解太“学术”,普通人听两句就神游天外。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正因为没太被游客“淹没”,所以很多地方,还保持着本来的节奏。
城里大爷大妈坐在小广场,聊的是今天菜场的菜贵不贵,不是“哪里来的游客又堵路了”。
小孩在河边追着打闹,家长也不着急吼,因为人不多,心里也不慌。
旅游这件事,到最后,有时候不就是找个节奏刚刚好的地方,看看山,摸摸石头,吃口热乎饭,让心里那股“硬气”慢慢松下来。
诸城对宿州人来说,既不像外省那么远,又不是隔壁县那种熟得腻味。
有点“老乡家串门”的意思,又带点“新鲜”的味道。
离开那天,在车上往窗外看了一眼,天不算亮,路边已经有人推着小车摆摊,卖早点,卖蔬菜。
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
这么低调、这么慢热的诸城,会不会有一天,也突然一下子火成下一个“网红城市”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