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多措并举推进文旅康养产业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创新业态融合发展、区域布局加速形成、市场潜力持续释放。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2025山东省文旅康养融合发展典型案例”名单,“宏济堂非遗活态传承构建文旅康养共同体路径”“医养结合赋能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的岜山实践”等8个案例入选。
依托宏济堂制药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宏济堂中医药文化康养基地打造了一个集中医药文化展示、健康养生服务、工业旅游观光、研学教育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康养目的地。
通过深度挖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创新性地将“六疗”养生理念融入文旅体验,形成了可感知、可体验、可消费的“非遗+文旅康养”新范式。
运用非遗活化手段,系统讲述中医药千年历史与宏济堂的百年浮沉,在“文化赋能+专业运营”的双轮驱动下,打造可游、可学、可养、可购的文旅体验,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匠心制造”。
以优质医疗资源为核心,以中医药文化资源为辅助,岜山中医药健康旅游景区探索总结“体医融合”,围绕“中医药+”推动文旅康养多业态联动,形成了集中医药文化展示、康养、休闲、研学、旅游度假为一体的中医药康养精品旅游目的地。
以扁鹊文化为核心,游客在岜山中医药文化馆、扁鹊文化馆沉浸式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发挥身处鲁菜发源地优势,融合岜山药膳的博山菜,实现健康与美味的完美结合。
通过打造丰富的产品,游客可以深度体验非遗,在花车巡游、山东扮玩、淄博花灯会中零距离感受齐鲁文化的独特魅力。
烟台龙口南山养生谷小镇位于北纬37°黄金康养带,群山环抱,景色宜人,是康养、旅游、教育、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生动案例。
依托5A级景区与三甲医院资源,围绕“核心载体+配套服务+消费场景”模式,项目打造出“机构医养、两院一体”的嵌入式医养结合模式。
面向康养需求群体提供住、养、娱、学、疗等多元化服务,打造“福寿文化+康养度假”核心IP,打破康养产业“邻避效应”,大大增强了市场吸引力。
处于南阳河生态景观带的青山绿水之中,青州市南湖康养产业园构建了完整的中医药康养全产业链体系,拥有主题民宿区、中医药浴温泉区、山水中医医药、康体运动公园区四大核心区。
项目建设林间民宿、房车露营等特色设施,同时引入专业养老机构,创新“山林康养+旅居养老”融合模式,有效满足全龄人群多样化的康养需求。
亲子游乐板块、露营板块、温泉板块各自提供生态教育、团队拓展、会议度假等核心功能,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多场景沉浸式体验。
通过深度整合大海、沙滩、温泉、海岛、森林、天鹅湖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那香海国际健康小镇成功构建一个全时覆盖、全龄共享、全域联动的滨海休闲康养度假目的地。
从“旅游目的地”到“健康生活圈”,集安云香草堂、温泉医养水疗中心、健康学院等为一体的康养服务矩阵破解了滨海旅游季节性瓶颈,构建四季不落幕的产品体系。
串连“吃、住、行、游、娱、购、养、学”全要素,形成了完整的文旅康养消费闭环。
紧紧围绕“茶”资源,茶山牧场依托莒县浮来青旅游度假区,坐拥3000亩松林防护有机茶园及万亩基地茶园,构建了独特的茶园生态屏障,茶树在松涛与茶香交织的环境中生长,形成“江北茶乡”的典型景观。
以“茶+”为思路,构建康养产品体系,打造集茶叶采摘、手工炒制、茶艺研习、茶礼研学等于一体的沉浸式康养体验空间。
基地还深度融合了温泉养生,打造“茶山谧境温泉”项目,通过茶汤浸润、温差激荡、茶香渗透三层疗愈,带来“泡一池茶汤,养一身清气”的休闲康养体验。
临沂汤泉旅游度假区项目将医疗嵌入文旅场景,发挥山东省第一康复医院龙头作用和在老年慢性病、康复理疗方面的优势,打造区域医疗服务中心。
构建覆盖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需求的康养服务网络,“温泉+康复理疗”“温泉+文化”“温泉+旅居养老”“温泉+休闲活动”,精准服务银发群体。
通过创排小戏展演、打造康养民俗、举办汤泉美食文化节等方式,丰富银发文旅康养产品供给。提供适老化交通,提升文旅康养体验温度,推动服务提质升级。
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为核心,东阿中医药文化旅游区依托研学课程开发、膏方膳食体验、古法养心疗愈、黄河风情阅览,形成可游、可养、可居的特色康养体验。
联动周边景点,开发多条康养旅游线路,形成“非遗+康养”的创新发展模式。融通一三产业,将中药炮制技艺、非遗手作体验、膏方诊疗体验等元素融入旅游动线。
创新开发聊城新三宝、中药香囊、福禄马克杯等文创产品,多维赋能产品体验。(来源:文旅山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