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当各地特色美食与旅游场景深度交融,便催生出兼具文化体验与消费动能的“美食之旅”。近年来,多地推出“美食+研学”模式,这种以味觉为纽带的新型旅游形态充满烟火气与文化味,不仅满足了游客对味觉体验的追求,也成为展现地方文化、促进百姓消费、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美食文化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今年夏天,柳州螺蛳粉研学之旅受到关注。螺蛳粉是广西柳州市的特色小吃之一,暑期不少游客带孩子走进柳州螺蛳粉企业研学,了解柳州人“嗍螺”的历史,参观柳州螺蛳粉的生产过程,品味柳州螺蛳粉辣、爽、鲜、酸、烫的独特风味。
在宁夏固原泾源县,“地理标志”已成为村民的“致富牌”。在泾河源镇的蜂蜜工坊,游客不仅能品尝到纯天然的百花蜜,还能跟着养蜂人学习摇蜜、分蜜,甚至亲手用蜂蜡制作蜡烛。“孩子们玩得不想走,大人也觉得‘长知识’了。”带着孩子体验的王女士说,这种“可参与、可带走”的体验式消费,让她愿意为“泾源味道”多掏腰包——她不仅买了2瓶蜂蜜,还预订了下周末的“黄牛肉干制作课”。泾源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美食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不仅带火了“舌尖经济”,更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下一步,当地将打造“泾源美食地图”线上平台,推出“美食+民宿”“美食+研学”等主题线路,让“舌尖上的泾源”成为全国游客奔赴山水的理由。
对于美食文化,福建泉州进行了可玩、可学、可晒的年轻化表达,让新一代获得沉浸式体验,并在玩中学、学中悟。5月启动的“泉州美食研学营”整合各县(市、区)的特色线路,带领大小朋友走进安海古镇学做土笋冻、到永春老醋厂探寻酿艺、在安溪茶园体验“茶餐”制作……10多场研学活动不仅是味觉启蒙,更是对“一镇一特色、一县一餐桌”的深度挖掘。泉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美食是打开泉州的钥匙,我们希望通过研学,让更多人从‘吃客’变成‘知客’,让美食文化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去年夏天,山东济南开展了“研学+体验”式泉水主题美食活动,推出鲁味斋博物馆、超意兴非遗传习馆、草包包子研学中心、四喜居美食体验馆等传统美食研学打卡点,让市民游客亲密接触泉城美食,体验美食制作。其间,“泉水宴”主题美食活动邀请知名餐厅大厨创新制作泉水把子肉、泉水狮子头、泉水甜沫、泉水油旋等泉水主题美食,为广大市民游客奉上精彩的美食盛宴。
不少地方更是启动了基于上下游产业协同的美食研学深度游。例如,山东德州围绕扒鸡产业建设了集养殖基地参观、加工工艺展示、主题餐饮体验于一体的工业旅游项目;湖南岳阳小龙虾产业不仅涵盖养殖、加工、餐饮等业态,还开发了虾稻共生研学、钓虾比赛等体验项目,形成“产、学、游、购”一体化发展模式……这种全产业链开发模式,既提升了美食产品的附加值和辐射效应,又为游客提供了多角度了解产业文化的机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播的双赢。
推动新兴经济形态可持续发展
研学旅游是典型的跨界产业与新兴经济形态,覆盖知识科普、自然观赏、体验考察、文化康养等领域。近年来,我国研学旅游产业发展迅猛、势头强劲、前景广阔。《中国研学旅游发展报告(2023—2024)》显示,无论是政府还是经营主体,都给予研学旅游高度关注,相关政策措施陆续出台,产品和服务创新亮点纷呈,国际研学需求增长,呈现良好势头。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介绍,研学旅游已成为以中小学生为重点、青少年为主体、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教育活动。从全球视野来看,无论是日本的修学旅行,还是欧美国家有组织的夏校和夏令营、冬令营等研学旅游活动,都是对制式教育的有益补充,已成为国家对外交流的名片。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已成为世界研学旅游大国。
随着旅游市场从观光型向体验型转型,游客对“食”的需求已超越简单的味觉满足,衍生出探索食材源头、学习烹饪技艺、体验饮食礼仪等深层次体验需求。消费场景创新是激活美食旅游的关键,也正在重塑美食旅游的体验边界。业内人士认为,面对小吃街千篇一律、特色菜品挖掘不深等美食旅游中的同质化问题,“美食+研学”应加强对地方饮食文化的学术研究与活态传承,构建起美食叙事体系,赋予美食更深层的文化内涵,避免陷入“重味觉轻文化”的误区,使每一次美食体验不仅为了味觉,更成为“可品尝的地方史”。
与此同时,“美食+研学”还推动了产旅融合,培育起新经济增长点。该模式引导美食旅游向县域及乡村延伸,让“田间到餐桌”“定制牧场”等体验项目得以进一步开发,打造起“前端体验+后端消费”闭环,带动了农产品上行。
业内人士建议,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大政策保障,推动这一新兴经济形态可持续发展。各地可将包括“美食+研学”在内的多种美食旅游模式纳入文旅发展专项规划,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解决监管等实际问题。在人才培育方面,鼓励职业院校开设美食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兼具餐饮技艺与文旅服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实施“名厨工作室”计划,通过国际交流、师徒传承提升本土从业者创新能力。同时,建立包含文化传播度、产业带动度、游客满意度的评估体系,以数据驱动政策优化与项目迭代,确保“美食+研学”等模式在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承之间实现动态平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