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国打工人忙着早高峰挤地铁,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朋友却在美美放假,作为被调休虐惯的打工人,看到这个消息真的酸了。
红河州2025年州庆放假安排早就定了,11月17日到18日放假两天,加上前后周末,直接连休4天还不用调休。
这种好事,放眼全国地级行政区,近期怕是独一份,红河州1957年11月18日就成立了,州庆放假是当地的传统。
比起那些调休调来调去、最后相当于没休的节假日,这种不调休的连休才叫真福利。
云南本身就是多民族聚居地,不少自治州都有州庆放假传统,怒江、楚雄这些地方也会连休,但红河州这次刚好赶上周末,4天长假显得格外亮眼。
州庆期间,当地还有不少福利,建水小火车对红河州居民打8折,弥勒太平湖景区门票半价就能拿下,本来想吐槽放假不公平,但后来发现,红河州能让人羡慕的,可不止假期。
冬日水镜梯田,比假期更吸睛
光有假期不够,红河的风景才是真正的杀手锏,每年11月到次年4月,元阳哈尼梯田就进入了丰水期,这也是它的最佳观赏季。
哈尼族人有冬春注水养田的传统,上千级梯田注满水后,就像一面面镜子铺在山间,清晨的阳光洒在上面,波光粼粼的样子,随便拍一张都能当壁纸。
阿者科村是看梯田的好地方,这里被评为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游客可以沿着田埂散步,看哈尼族老人在田间劳作,还能住进传统的蘑菇房里。
来自广州的张先生一家就说,在这里不是简单旅游,而是能感受到真正的慢生活。
除了元阳梯田,红河县的撒玛坝梯田也很壮观,一万六千多亩的梯田连成片,4300多级顺着山势延伸,是世界上集中连片最大的梯田。
如此看来,红河的冬天根本不是枯水期,反而因为梯田的水,变得更加灵动,红河的气候也很加分。
北回归线穿境而过,让这里形成了立体气候,个旧市冬天平均只有40来天,蒙自更是基本没有冬天,1月平均气温也能保持在13℃左右。
当全国大部分地区寒风刺骨时,红河还能穿着薄外套赏花,这种体验确实让人向往。
建水古城更是文旅融合的典范,“十四五”期间游客量从九百多万人次涨到一千七百多万人次,足以说明大家对这里的喜爱。
米线配豆腐,舌尖上的非遗密码
眼睛看饱了,肚子可不能亏待,红河的美食,每一样都能抓住人的味蕾。
蒙自作为“中国过桥米线之乡”,当地有近2000家米线店,年营业额能达到10亿元。
过桥米线的精髓在汤和料,真材实料熬出的高汤,配上生肉片、鹌鹑蛋、菊花瓣,最后加入纯大米做的米线,一口下去全是鲜味儿。
建水豆腐更是不能错过,它的制作技艺已经有630年历史,2017年还入选了省级非遗,建水城里有128口古井,大板井的水甘甜可口,用它做出来的豆腐味道格外好。
豆腐经过自然发酵后,用炭火一烤,外酥内嫩,刷上辣椒酱,咬下去还会吱吱作响,这种街头小吃能传承这么久,靠的就是实打实的味道。
除了这两样,红河的民族美食也很有特色,哈尼族的蘸水鸡,光蘸料就有20多种配料,鸡肉蘸着吃格外入味。
还有烂烀牛肉,清水加盐煮熟,配上薄荷、香柳做的蘸水,吃的就是食材本身的鲜。
州庆期间,绿春县的长街宴更是热闹,千张篾桌连成片,各种民族美食摆满桌,堪称“天下最长宴席”,红河州的魅力,从来不是单一的。
4天不调休的州庆假期是引子,背后是世界级的自然景观、传承千年的非遗文化,还有让人念念不忘的美食。
作为打工人,羡慕归羡慕,但也明白,红河的美不是凭空来的,哈尼族人用千年时间开垦梯田,手艺人坚守非遗技艺,当地用心打造文旅体验,才有了今天的口碑。
或许不用纠结于假期长短,有空的时候,不妨去红河走一走,在梯田边看一次日出,在古城里吃一碗豆腐,在长街宴上感受民族风情。
那种远离喧嚣的惬意,那种被自然和文化包围的满足,可能比短暂的假期更让人治愈。
毫无疑问,红河州用它的方式告诉我们,生活不止眼前的忙碌,还有远方的梯田、米线和不调休的快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