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在上海天天开大会、穿套装、跟客户谈方案的,跟着几个刚从成都武侯祠、锦里逛回来的朋友去无锡蠡园,本来以为会跟成都那些热门园林似的,到处是举着手机拍照的游客,卖糖油果子的吆喝声能盖过人说话,谁知道一进园就傻了眼,这地方静得能听见树叶落水里的声儿,连风吹过芦苇的动静都特别清楚,跟我想的完全不是一回事。我本来以为园林都得像苏州拙政园那样,假山堆得老高,亭台楼阁密密麻麻,结果蠡园主打一个“水”,整个园子围着太湖边的蠡湖建,走哪儿都能看见水,连路都是沿着湖边修的,脚边就是波光粼粼的湖面,偶尔还有小鱼游过去。成都朋友说他们逛锦里的时候,人多到得跟着人流走,想停下来看个皮影戏都得挤着,这儿倒好,找个临水的石凳坐下,半天都见不着几个人,只有偶尔路过的保洁阿姨,或者带着孩子喂鱼的本地人。园子门口有块石碑,写着蠡园是民国时候一个叫王禹卿的商人建的,算起来也有一百多年历史了,门口的石狮子看着有点旧,爪子上的花纹都磨平了,不像有些新造的园林,狮子亮得跟刚刷了漆似的。里面还有个小码头,停着几艘木船,不是用来坐的,就是摆着看的,船帮上还刻着“蠡湖”俩字,木头都晒得发黄,看着就有年头了,这地方真是不玩虚的,实打实地有老底子。
我本来以为园林里的走廊都差不多,要么窄窄的只能走一个人,要么光秃秃的没什么看头,谁知道蠡园的千步廊能这么特别,一边靠着湖,一边对着园子里面的花花草草,廊柱上还挂着红灯笼,看着不花哨但特别顺眼。这走廊有八百多步长,所以叫千步廊,最绝的是廊壁上有八十多个花窗,每个花窗的形状都不一样,有圆形的、方形的、还有像扇子似的,从花窗里往外看,要么是湖景,要么是园里的桃树、柳树,跟看画似的。成都朋友说他们在武侯祠逛的时候,走廊两边全是卖纪念品的摊子,走两步就得躲着人,这儿的走廊干干净净的,连个广告牌都没有,只有偶尔挂着的介绍牌,字还挺大,不戴老花镜也能看清。我走的时候特意数了几个花窗,有个六边形的花窗正对着湖心亭,从里面看过去,亭子里的木柱子、顶上的瓦片都清清楚楚,跟把亭子框在画里似的。廊子尽头有个小茶座,卖的是无锡本地的碧螺春,十块钱一杯,用的是玻璃杯,能看见茶叶在水里飘着,喝着比成都的盖碗茶淡点,但特别解腻,这波“沉浸式怀旧”直接戳中我了,比那些花里胡哨的网红打卡点舒服多了。
我本来以为跟历史沾边的景点都得严肃得很,要么全是文物,要么到处是“禁止触摸”的牌子,谁知道蠡园里的西施庄能做得这么接地气,既不刻意装古,也不瞎改历史。西施庄是后来在蠡湖中间建的小岛,坐船才能过去,岛上的房子都是仿着春秋战国时候的样式建的,屋顶是尖的,柱子是粗粗的木头,看着挺古朴,但走进去发现有休息的长椅,还有卖矿泉水的自动贩卖机,不跟人找别扭。成都朋友说他们去杜甫草堂的时候,到处是讲解牌,字又多又深,看半天都看不懂,这儿的介绍特别直白,比如哪个亭子是仿西施住过的地方建的,哪个石头是照着古画里的样子摆的,连我旁边的老大妈都能看明白。岛上还有个小戏台,偶尔会演无锡的锡剧,我去的时候正好赶上唱《西施》的片段,演员穿着古装,声音软软的,虽然听不懂词,但听着挺顺耳,不像有些地方的戏台子,光摆着看不能用。岛边有个亲水的平台,能踩着石头走到水边,摸一摸蠡湖的水,凉凉的,夏天的时候肯定特别舒服,成都那边的景点很少能让游客这么近距离碰水,大多都围着栏杆,这儿倒好,只要小心点,就能跟水亲近亲近,这点做得真不错。
我本来以为逛完园林就没啥可看的了,谁知道出了蠡园大门,往太湖边再走几分钟,还有个宝界桥,这桥看着普通,来头可不小,是民国时候荣德生先生捐钱建的,算起来也有九十多年了,现在还能走汽车,一点不娇气。这桥是石拱桥,有六十多个孔,横跨在蠡湖和太湖中间,站在桥上能看见两边的水,一边是蠡园那边平静的湖面,一边是太湖开阔的大水,远处还能看见小山,风景比园子里还开阔。成都朋友说他们在成都逛完武侯祠,周边全是小吃街,吵得很,这儿逛完园林走几步到桥上,能安安静静看会儿风景,吹吹湖风,一点不闹心。我在桥上站了会儿,碰见个本地老爷子,他说这桥以前是无锡到宜兴的必经之路,以前没汽车的时候,全是挑担子的、骑自行车的从这儿过,现在虽然有新公路了,但老桥还在用,大家都舍不得拆。桥边有个小公园,里面有荣德生的铜像,看着挺精神,旁边的介绍牌写着他建桥是为了方便老百姓出行,不是为了出名,这点比有些地方光建好看不实用的桥强多了,这妥妥的“宝藏角落”,不仔细找根本发现不了。
我本来以为无锡的吃食跟上海、苏州差不多,都是甜口的,没什么特别的,谁知道逛完蠡园去附近的小馆子吃饭,味道跟成都的辣、上海的甜都不一样,有自己的特色,还挺下饭。我点了份无锡酱排骨,本来以为会跟上海的糖醋排骨似的,甜得齁人,结果它甜里带点咸,肉炖得特别烂,用筷子一夹就能分开,连骨头缝里的肉都能啃着,比成都的红烧排骨软乎,适合牙口不好的人。成都朋友点了盘清水油面筋,说从来没吃过不辣的油面筋,结果尝了一口就停不下来,油面筋里塞着肉馅,煮在清汤里,鲜得很,不像成都的油面筋都放火锅里煮,全是麻辣味。馆子老板说这些菜都是无锡本地做法,传了好几代了,用的酱油都是本地酿的,跟外地的不一样,连糖都是用的麦芽糖,所以甜得不腻。我还点了碗玉兰饼,外皮炸得金黄,里面是肉和笋丁的馅,咬一口会流汁,得小心烫嘴,比成都的锅盔软,比上海的生煎包扎实,吃两个就饱了。
我本来以为逛这种园林交通会很麻烦,要么得坐好几趟公交,要么不好停车,谁知道去蠡园还挺方便,从无锡火车站坐公交就能到,大概四十多分钟,公交站离园门就一百多米,不用走冤枉路。要是开车去,园门口就有停车场,十块钱一天,比上海的停车场便宜多了,成都朋友说他们在成都逛景点,停车经常得等半天,这儿倒好,去的时候直接就有位置。我还得跟大伙儿说几个实在的建议,去蠡园最好春天或者秋天去,夏天太晒,湖边没什么树荫,冬天风大,吹着冷,春天的时候园子里的桃花、柳树都开了,看着特别好看,秋天芦苇黄了,在湖边飘着,也挺有味道。逛的时候一定要穿舒服的鞋子,园子里的路虽然平,但绕来绕去的,走多了脚会疼,别像我一样穿高跟鞋去,走几步就想脱鞋。要是带着孩子去,记得带点面包屑,湖边能喂鱼,孩子能玩半天,不用买景区里的鱼食,贵还不好用。我觉得蠡园这地方,不适合想凑热闹、拍网红照片的人,适合想找个地方慢慢逛、静静看的人,比成都那些挤破头的景点舒服多了,也比上海的公园有味道,下次来无锡我还想再来,就为了再走一次那个千步廊,再坐会儿湖边的石凳,听听风吹芦苇的声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