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拒马河的水,安静地流淌。河上,新通的腾飞大桥如一道钢铁脊梁,连接南北。
过往历历在目,而今站在桥上望去,满眼尽是灯火璀璨的夜市、塔吊林立的园区、川流不息的车灯。
涿州这座曾历经风雨的京畿古城,正以“韧性”为笔,绘就一幅幅重塑筋骨、跃升动能的“蝶变画卷”。
桥·重建的脊梁
桥,于涿州,有特殊的意义。它既是地理的连接,更是走向新生的隐喻。
7月1日,涿州腾飞大桥正式通车。熊华明摄
傍晚六点半,腾飞大桥华灯初上,桥下的夜市开始苏醒。烤串的烟火与灯光交织,映在摊主李玉海脸上。从曾经抢救出谋生家当,到如今在政府统一规划的夜市拥有一个固定摊位,他正熟练地翻动着电烤炉上的面筋。“这座桥通了,我的日子也‘通’了。”
这座投资7.05亿元、全长2700米的腾飞大桥,改写的不只是李玉海一人的动线。它将码头镇到主城区的车程从1小时压缩至10分钟,更搭建起涿州深度融入京津冀“半小时出行圈”的黄金通道。在重建的擘画中,这座桥是“发展桥”,更是“民生桥”。
市民参与腾飞大桥健康跑活动。熊华明摄
桥这头,是升腾的烟火气;桥那头,是轰鸣的产业脉动。京南图书文化产业园里,从北京疏解来的企业正开足马力生产。园区总经理周淼指着标准化厂房说:“你看,上下游供应商都帮我们对接到了,也让我们扎下了根。”
一座物理的桥,连通了南北;一座服务的“桥”,连通了北京与涿州,也连通了发展的希望。
灯·融合的光谱
如果说桥是城市的骨架,那么灯,则是涿州复苏的脉搏与神采。
在永济公园,停办17年的通会灯市的彩灯重新亮起,以国家级非遗自贡彩灯工艺,将三国文化、涿水传说点化成88处璀璨布景。游客扫码便可“听”一盏灯讲述一段涿州往事。
游客在涿州通会灯市“桃园三结义”灯组游览。熊华明摄
这背后,是一场运营机制的深刻变革。政府不再大包大揽,而是由国有控股集团与专业文旅公司合资,股权对应、风险共担。“我们从‘办会者’变为‘护航者’,”涿州国控城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恕愚说,“政府划定安全底线,市场点燃创意上限。”
市场化运作的光,照进了得闲古街。这条闲置十年的老街,如今被非遗体验馆、文创店和小吃填满,176家商户让历史肌理重获商业活力。
在通会灯市的亮眼答卷里,涌动着超50万人潮,九成来自他乡,以7.35亿元的真金白银,为涿州文旅消费写下生动注脚。火热势头蔓延全城。国庆长假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13.4万人次,同比激增164.95%。
游客在涿州通会灯市观看演出。熊华明摄
灯光也同样照进了体育赛场。在第九届全民运动会现场,85岁的太极选手与6岁的乒乓球萌娃同场竞技,超7000人直接参与,覆盖14个乡镇街道。赛场边的非遗市集上,蒲氏蛋雕、赵家笙的技艺传承人在观众的惊叹中,找到了文化自信的闪光。
这束光,是文化之光、市场之光,更是人心凝聚之光。它从古老的灯市出发,穿透阴霾,照亮了“文旅城人产”融合的新路径,也照见了涿州人“打不倒、压不垮”的精气神。
链·发展的势能
重建,不仅是恢复原样,更是能级的跃升。涿州的跃升,靠的是一条条坚韧的“链”。
产业链上,今年“五职”干部进京招商133次,叩开央企和科研院所的大门,带回77亿元计划投资和40个引进项目,更是一个个能够“补链、强链”的关键环节,助力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生物医药、文化传媒、物探、现代农业六大产业发展。东方物探地球物理公司凭借“两宽一高”国际领先技术,吸引12家上下游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涿州基地落地,推动本地企业研发的高温合金材料直供航空航天领域。微短剧产业异军突起,25家影视公司中七成源自北京,8000平方米拍摄基地正加速建设。
汽车零部件产业自动化生产线。熊华明摄
消费链上,成功入选2025年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在全国首家京东折扣店,市民用不到一百元买齐了全家几天的食材。在腾飞夜市上,天南地北的风味与涿州非遗同台竞技。白天的折扣经济为生活“减负”,夜晚的夜市经济为心灵“添暖”。这条“昼夜续航”的消费链,由高效的政务服务和精细的城市治理共同锻造,让城市的烟火气与文明风并行不悖。
今年暑期,市民在腾飞夜市上赏夜景、尝美食。刘永兴摄
服务链上,新一届企业家协会组建7个产业分会,成员单位扩充至271家。政府为企业拨付4000万元保障设施验收,协调贷款127亿元解燃眉之急,精准施策解决急难愁盼问题473件。“链式服务”充分挖掘出企业家“以商招商”的内生动力,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开发出9家特色产业园区。
图书产业园仓库内的智能化机器人。熊华明摄
如今,得益于优质的区位优势和营商环境,落户涿州的央企已达72家,成为河北省县级之最。所有“链”也交织成城市的“生态链”,将协同发展与民生福祉紧密编织,重构了涿州的发展逻辑——从“共商”到“共识”再到“共赢”,每一步都有实打实的付出。
治·城市的温度
一座城市的现代化,蕴含于街头巷尾的方寸之间,也关乎着每一位市民最切身的感受。涿州将“人民至上”的殷殷嘱托,化作城市治理中一场静水流深的深刻变革。
蓝天之下,绿意环绕的城市脉络。刘杨摄
理念重塑——从“管理者”到“服务者”。
全市城管执法大会明确“管好城市、服务人民”的核心,锻造“讲政治、担重任、有情怀”的队伍。随之而来的,是城市治理逻辑的根本转变:不再是简单的驱赶与禁止,而是精心的疏导与服务。这是治理成果与市民自豪感最美妙的共鸣。
在鼓楼大街南口,这条贯穿老城区中轴线的文化古街焕新亮相。施工方从耐磨损的沥青到优化的排水系统都严格把关,仅用九天便高效打通堵点,最大限度减少对市民的干扰。“路修好了,人气旺了,生意也好起来了!”店主黄益添感慨道。
精度跃升——从“粗放”到“绣花”。
90余辆环卫车与870余名工人为277万平方米道路“沐浴更衣”。一个个“即满即清、即报即到”的垃圾清理联动沟通群,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着城市的清爽与健康。
从“单纯增绿”到“彩化惠民”,园林的升级更富色彩与生机。范阳立交桥两端,5000余株蔷薇与月季倾泻成一道惊艳全城的“花瀑”,吸引市民拍照打卡,登上本地热搜。新增2000余米健身步道和55套智能器材,则将“绿色”与“健康”深度融合,让城市游园成为充满欢笑的社区客厅。
北拒马河水清岸绿。刘杨摄
响应提速——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守护”。
面对今年846.6毫米的汛期降雨量,涿州防汛如战。12名处级干部对应包联12处易积水点位,构建起“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同作战”的高效运转体系。主城区排水防涝设施项目全速推进,10座排水泵站新建修复,17.5公里雨水管道与方沟陆续铺就,重点路段泵站“按期上岗、随时待命”。城区应急排水能力和防灾韧性得到显著提升。
快速响应、守护安澜。40余个单位,3600余名人员,24小时一线值守。完成排水管网改造和泵站升级,新增排水能力每秒15立方米。雨情汛情做到全天“云监控”,指挥城市交通快速恢复运行。
一面是历史最高的降水量,一面却是同期城市排水最快、积水最少的应急保障。这场较量,赢在不断夯实的防汛体系建设,更胜在全力以赴的自觉担当。
从一座桥的贯通,到一条路的焕新;从一盏灯的守护,到一片绿的滋养……涿州,这座京畿古城,在淬炼中,不仅重建了家园,更重构了发展的逻辑:以协同发展为纲,以民生福祉为目,用一页页活力篇章,将过去与未来、硬实力与软环境、宏大叙事与个体幸福,紧密编织在一起。
“我们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聚力打造动能强劲的实力涿州、近悦远来的魅力涿州、兴企利民的幸福涿州、水清岸绿的生态涿州、安定有序的平安涿州。”涿州市委书记赵敏涛说。
风雨之后见彩虹,更见证了一座城市钢铁般的意志、蒲苇般的坚韧、暖阳般的情怀。涿州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与“事事紧抓不放”的执行力,在京畿大地写下重生与超越的崭新篇章。
作者:范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