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花,一座城市的名片
一一开封之旅纪实之四
文/老吉尔
开封菊展
每座城市几乎都有自己的市花。
市花,是藏在街巷里的乡愁,更是刻在骨血里的精神符号。
它从不刻意张扬,却在四季流转,把城市的性格悄悄舒展。
据媒体报道,我国已有近三百个城市确立市花。
一朵花,读懂一座城。一朵花,一座城。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之一,市花装点了美好生活,承载着城市记忆,积淀为城市独特的文化底蕴、人文特色和精神气质。
比如说:北京的月季、上海的白玉兰、杭州的桂花、昆明的山茶、广州的木棉……各具特色,寓意深刻……

我要说,市花,更是一座城市的“活名片”,却比任何名片都更有温度……
一座城市的市花,从来都与地域风骨、人文记忆牢牢绑定,开封的菊花与伊春的杜鹃花便是最好的注脚。
这次开封之旅,加深了对市花的理解。
开封人对菊花的偏爱,刻在骨子里。这座曾见证过七朝兴衰的古城,把菊花的“耐霜寒、不争春”活成了城市的性格。
每到深秋,龙亭湖畔、清明上河园里,千余种菊花铺成金色海洋——有的如绣球般饱满,裹着宋时的温雅;有的似丝绦般舒展,带着汴梁的洒脱。老人们说,菊花是“活的史书”,它记得包公湖畔的清风,也映着今日古城的烟火。开封人爱菊,不仅爱它“此花开尽更无花”的决绝,更爱它在风霜里绽放的从容,恰如这座城,历经更迭却始终把日子过成诗。
而我的家乡,林都伊春的杜鹃花,是林海雪原里蹦出来的“火苗”。当冰雪还未褪尽,兴安岭的沟壑间、山坡上,杜鹃便顶着残雪炸开了花——粉的如霞,红的似火,紫的像雾,一簇簇从枯枝中钻出来,把初春的萧瑟撕开一道道口子。杜鹃是“报春的信使”,看到它开,就知道采山季的忙碌要开始了。它不像温室里的花那般娇贵,根扎在冻土深处,风刮不折,霜打不坏,恰如伊春人,在茫茫林海中守着绿水青山,把坚韧写进年轮。春日里去伊春,走在林间栈道上,脚下是未化的残雪,头顶是杜鹃的绚烂,那抹艳色,是北国对春天最热烈的应答,也是林都人骨子里的蓬勃与赤诚。
市花从不是简单的“植物符号”,它是城市灵魂的外化——开封的菊,是古城的温润与傲骨;伊春的杜鹃,是林海的倔强与生机。当你看见它们盛放,便读懂了一座城的过去与未来。
市花,见证着城市的变迁,也守护着不变的初心。当你走在陌生的街头,瞥见那抹熟悉的花色,心头总会一暖——那是城市在说“欢迎回家”。
市花,就是这样以最柔软的姿态,成为一座城最鲜明的印记,让每一个来过、爱过这里的人,都能在一花一叶间,读懂它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故事,而花作为大自然赋予的礼物,往往成为这些韵味和故事最生动的诠释者。
2025年11月10日初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