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2025全球熊猫伙伴大会在成都正式开幕。作为大会重要组成部分的2025熊猫家园·大熊猫文化创意大赛,向全球发出创意征集令,并同步展示2024年首届大赛成果。
在成都,大熊猫是天然的“全球顶流”。但如何将这份世界级的“宠爱”,从观赏性的“一张图”,转化为可触可感的“一件物”,乃至融入日常生活的“一家店”?这场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成都传媒集团等单位承办的全球首个大熊猫主题文创赛事,在短短一年间,汇聚全球创意,链接产业资源,成功地将大熊猫IP推上了一条系统化、市场化的产业化快车道。
熊猫家园·大熊猫文化创意大赛向全球发出创意征集令 红星新闻记者 王勤 摄
从“乖”到“辛尼”:
一个IP的诞生与蜕变
对于文创设计师吴菲而言,大熊猫的“乖”,是其最打动人的特质。在首届“熊猫家园”大赛中,她创作的《“乖”熊猫》数字作品,凭借其圆滚滚的身体、微微歪斜的脑袋和澄澈懵懂的眼神,一举夺得“最佳数字作品”奖。这只最初仅存在于数字世界的熊猫,被大赛运营团队一眼相中,开始了它的产业化蜕变。
“乖,是非常符合熊猫气质的词。”吴菲在接受采访时阐释了她的创作初衷,“在我的理解中,熊猫天然拥有温柔、治愈的特质,是‘情绪避风港’,也是‘治愈能量站’。”她希望这只熊猫能传递温暖与疗愈,成为人们的“治愈小伙伴”。
“乖熊猫”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名字——“辛尼(Heaney)”
获奖只是起点。在“熊猫家园运营中心”的孵化体系下,这只“乖熊猫”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名字——“辛尼(Heaney)”。它不再只是一个静态的形象,而是不断拓展出丰富的情境与装扮:从戴着竹笋帽子的许愿灯熊猫,到穿着水手服、挂着救生圈的航海熊猫……一个完整的视觉体系和情绪人格被构建起来。吴菲团队深度参与了原型深化、IP定位及衍生品开发的全过程,亲眼见证“辛尼”从平面设计图,变成了琳琅满目的毛绒挂饰、精致手办、香氛挂饰等实体产品。
熊猫辛尼被做成了实体产品
同样完成这场华丽转身的,还有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张鸶鸶团队的《粉嘟嘟系列》。这个打破熊猫传统黑白配色的粉色雕塑系列,运用中国传统写意笔法和唐代仕女画的飘逸线条,塑造出独具东方美感的熊猫形象。它被孵化成八大核心IP之一的“粉嘟嘟(PinKoo)”,并迅速衍生出涵盖家居、配饰等多个品系的文创商品。
“粉嘟嘟系列”
“粉嘟嘟系列”被做成了实体产品
“大赛成为了IP价值与产业活力的绝妙纽带。”吴菲感慨道,“既以赛事为‘擂台’,让创作者们迸发创意;又以‘转化’为落点,为优秀作品搭建起从创意到产品的桥梁,让纸上灵感变成能走进大众生活的文创好物。”
“以赛促产”:
5亿元投产背后的产业逻辑
创意落地,离不开产业的坚实支撑。首届大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吸引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意力量参与,征集作品超1.3万件,其中8417件在成都完成版权登记,积累了宝贵的本土文创资产。更重要的是,大赛秉持“以赛促产”的理念,成功孵化八大核心熊猫IP,与工商银行、鸿星尔克、海尔等57家行业领军品牌达成合作,开发百余款文创商品,目前已实现约5亿元的投产总值。
这背后,是一场政府主办,市场主导,消费引领,成果转化的产业化实践。
“在与鸿星尔克、中国工商银行等企业的授权合作中,成功的核心在于前期共识的精准锚定。”“熊猫家园”运营中心首席执行官刘宇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他透露,与鸿星尔克的合作紧扣“国潮新生与青年共创”,通过授予品牌代言人于适“熊猫家园国际公益大使”身份,其官宣发布实现全网互动量超500万次,同款联名服饰上市首日即全线售罄。
与中国工商银行的合作则立足“金融赋能文创”。工行成都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在此次大会上正式发布了“熊猫家园”联名系列产品,设计灵感均源自大赛获奖作品。“作为金融机构,我们非常看好这种模式。本次大赛既高效汇聚了全球优质创意资源,也大幅缩短了创意落地周期,使文化价值转化为可评估、可投资、可孵化的市场资产。”
在选择合作伙伴时,“熊猫家园”有着清晰的逻辑。刘宇表示,他们首要考量价值观契合度,其次是目标受众匹配度,以及企业的行业影响力与资源整合能力。基于此,未来将重点开拓文旅、数字科技、食品饮料、家居生活等领域,构建更具广度和深度的IP生态。
现场
从纸面活化:
IP场景化的城市实践
当IP从图纸变为商品,下一个阶段便是融入城市空间,构建消费新场景。位于交子大道的“熊猫家园潮玩中心”作为熊猫家园的线下首店,即将开门迎客。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零售终端,而是集文创展销、社交互动、场景体验、城市会客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
它标志着大熊猫IP产业化体系中最具象的一环——“一家店”的全面成型。至此,“一张图(创意设计)——一件物(商品)——一家店(场景)”的闭环已然打通。
此外,熊猫家园城市会客厅、主题环游巴士、AI潮玩艺术地标及机场金融服务网点等一系列以熊猫IP为核心的城市文化场景体系也陆续呈现。大赛还依托成华区熊猫艺术中心打造了1378平方米的永久展陈空间,并推动优秀作品登陆深圳文博会、LEC全球授权展等国际舞台。
“大赛的‘以赛促产’模式具有示范意义。”张鸶鸶院长评价道,“不仅能在有限周期内激发高质量创意成果,更能依托赛事平台推动优秀作品向文化商品快速转化,缩短‘创意—产品—市场’的距离,为IP的开发和产业化运营提供新思路。”
现场
未来已来:
第二届大赛的升级与野望
随着首届大赛成果的集中展示,第二届“熊猫家园·大熊猫文化创意大赛”也已开启全新征程。据悉,新一届大赛将进行系统性升级,更加突出参赛范围国际化、评审导向市场化、奖项设置成果化和产业聚集场景化。
具体而言,评审阵容将汇聚30多个国家地区的50余位行业专家,以确保全球视野与市场洞察。奖项设置上,在保留原有类别基础上,新增了契合消费趋势的“最佳创新包装设计”和应用场景广阔的“最佳空间场景设计”,并设置数字、科幻、人气三大特别奖项。同时,所有终评作品将纳入熊猫家园转化储备库,驱动创意直接对接市场。
基于IP行业的发展趋势,运营方也规划了未来战略。“我们将深化‘文化+科技’融合,探索虚拟IP应用;强化全产业链协同;并扩大国际合作版图,推动熊猫家园IP成为展现中国生态文化的世界名片。”刘宇表示。
第二届大赛已于今年6月启动全球征集,将于明年4月进行成果发布,目标征集作品总数不低于15000件,其中海外作品不低于4500件。截至目前,已收到来自全球超7300件作品咨询投稿。
从一张设计草图,到一件握在手中的潮玩,再到一家可游可购的体验店,在成都,大熊猫IP正经历一场深刻的产业化跃迁。这场以创意为起点、以产业为引擎、以城市为舞台的实践,不仅让大熊猫文化以更丰富的方式走进生活,更向世界展示了成都以文创赋能城市发展、以开放姿态汇聚全球智慧的创新活力。正如大赛所倡导的——“熊猫伙伴在世界,熊猫家园在成都”。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图据受访者
编辑 包程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