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刚过11点半,位于解放路149号的三星池浴室已热闹起来。96岁的卜大爷熟门熟路地走进池区,“我在这里洗了几十年了,老浴室就是聚气。”
在江都万达对面的水胤汤泉,王女士正躺在围炉书吧,惬意地翻看着书本,暖黄的灯光映照着她放松的笑容。
设施不断完善、
服务持续升级、
体验逐步焕新,
江都沐浴行业的每一步变化,
都清晰展现出市民休闲生活品质的升级。
01
设施迭代
从“地龙暖身”到“智能暖心”
拥有160余年历史的三星池浴室,至今仍延续着“老票房”领“澡筹子”的传统。斑驳的木质躺椅整齐排列,衣物或堆在椅面,或用“叉篙”挂上墙钩。浴池、淋浴区、擦背区等一应俱全。
老板赵增光掀开设备间的铁板,露出下方的烟道,“这是‘九条龙’地龙供暖系统,热气顺着烟道走,不仅池水热乎,连地面都暖烘烘的。”如今,为响应环保政策,炉膛已换成电磁锅炉,但地龙结构被完整保留,“老客们都说没差,用电烧起来照样暖和。”
如果说三星池以“修旧如旧”守住了传统温度,那么新式浴场则以“科技赋能”实现了硬件升级。
2001年开业的信文沐浴,是陪伴江都人成长的老牌新店。装修升级后,便捷的电子手环取代了竹制“澡筹子”,智能感应锁衣柜轻扫即开;池边电子屏实时显示水温,让沐浴体验更安心。
去年年底开业的水胤汤泉,更是将智能体验与舒适感推向新高度。入门处的自助服务机可全程自助绑定手牌;汗蒸房外的电子屏上,温度、湿度、含氧量等数据一应俱全,通过精准调控打造舒适的汗蒸环境。淋浴区里,品牌莲蓬头出水均匀柔和,水压稳定适中,细节处的用心让沐浴体验质感倍增。
从传统地龙到智能调控,江都浴场的设施持续升级,不断刷新市民的沐浴体验。
02
服务升级
从“三大行”到“全场景”
“来我们澡堂的老客们最惦记的就是‘三大行’!”三星池浴室老板赵增光告诉记者,修脚、捶背、搓澡,俗称“三大行”,是老澡堂的“魂”。
83岁的李大爷裹着浴巾从蒸汽房出来,往趴铺上面一趴,“老张,老规矩!”张师傅熟练地将干净的毛巾裹在手臂上,顺着经络一道一道搓。
在另一边的修脚区,刀片在陈师傅手中翻飞,几分钟就把嵌甲、老茧处理干净。捶背服务更是广受好评,师傅们会根据客人的需求调整力道,重点揉按肩颈、腰背等酸痛部位,“我这肩颈老毛病了,过段时间就要过来拿几下,整个人都舒坦了!”
坚守“三大行”传统服务的同时,新式浴场紧扣当下消费需求,服务场景不断更新升级。功能性汗蒸房几乎成为标配,岩盘浴、盐蒸房等不同类型满足客人多样需求;洗完澡后,还能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专业足疗、中式推拿等项目;休息区内,点餐服务涵盖简餐、小吃、饮品等品类,满足不同口味需求。
此外,专门设置的儿童娱乐空间配备滑梯、海洋球等玩具,成为亲子家庭冬日首选。“洗完澡带孩子蒸个汗,再去休息区吃点东西。孩子玩得开心,我们也能放松。”一位带孩子的家长说道。
03
体验焕新从
“市井烟火”到“精致多元”
“储物架上的那些茶杯、毛巾、提篮,是老客户摆这儿的,他们天天来。”三星池浴室里,赵增光扶着90多岁的许大爷躺下。“泡完澡浑身舒坦,来一杯龙井茶,再跟大家唠唠嗑,比什么都强。”旁边的木质躺椅上,老人们裹着浴巾,手里捧着热茶,你一言我一语。
与传统浴场的“市井烟火”不同,新式浴场则追求精致舒适,打造个性化体验。李女士表示,新式浴场给人的感觉更贴心,“比如淋浴间有防滑垫,化妆间有卸妆水、爽肤水,连吹风机都是知名品牌的。”
“我们在推拿区配备了可移动电视,客人可以边推拿边看节目,还设计了网红打卡区,年轻人随手一拍就能出片!”水胤汤泉负责人介绍。
记者注意到,场内不仅设有围炉书吧、榻榻米格子洞、弧形艺术走廊等静谧空间,满足独处放松的需求;还打造了可供团体活动的轰趴馆、PS5游戏区,水果饮料免费,成为年轻人好友小聚、单位团建的全新选择。小张笑着说:“这里的PS5游戏区和轰趴馆太适合聚会了!上回和朋友来玩,在里面泡了一天,特享受!”
此外,针对宝妈独自带娃不便推出“帮带小孩”服务,为熬夜群体开设深夜食堂,更是从细节处拉满体验感,让每个人群都能感受到贴心关怀。
江都沐浴行业的变迁,
不仅是设施与服务的升级,
更是百姓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的生动缩影,
见证着这座城市在传承中创新、
在坚守中发展的时代足迹。
来源:江都融媒
作者:记者 夏玥 王琳玮 陈渊 王鼎
编辑:黄声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