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住在通州漷县镇的全季酒店。
北京通州区漷县镇在历史上不仅确实存在过“漷县”,其行政级别甚至还一度升至“漷州”,有着非常悠久且跌宕起伏的历史。
为了让你快速了解其变迁脉络,我整理了一个简要的时间轴:
漷县历史沿革
汉代
约公元前2世纪:属渔阳郡泉州地,霍村形成,成为区域早期聚落核心 。
辽代
1021-1031年(辽太平年间):因延芳淀狩猎活动兴盛、居民集聚,升霍村镇为县,设漷阴县,属析津府。
元代
1276年(至元十三年):升漷阴县为漷州,属大都路,兼领武清、香河二县,成为京畿重要行政节点。
明代
1381年(洪武十四年):降漷州为漷县,改属通州管辖;
清代
1659年(顺治十六年):因地狭人稀、治理维艰,撤漷县建制,整体并入通州,原县治成为通州下辖区域 。
近现代
漷县镇先后吸纳草厂乡、觅子店镇等区域 。
当代:依托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打造医药健康产业园区,成为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健康小镇。
漷县的历史脉络演变
根据历史记载,这片土地的行政地位经历了从村落到州府,再逐步降格直至撤县的完整过程。
· 起源与初兴:早在汉代,这里就已形成聚落,名为“霍村”。到了辽代,因紧邻皇家猎场“延芳淀”,霍村地位迅速提升。辽太平年间(1021-1031年),在此正式设立“漷阴县”,县治就在今天的漷县村。
· 鼎盛时期: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漷阴县升格为“漷州”,下辖武清、香河二县,成为京东地区的行政重镇。
· 衰降与终结:明代洪武五年(1372年),因战乱导致人口减少,漷州被降格为“漷县”。至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由于屡遭严重水患,民不聊生,漷县被裁撤,并入通州直接管理,结束了长达六百多年的县级建制历史。
兴衰背后的原因
漷县历史上的几次重大转折,主要与以下两点密切相关:
1. 皇家游猎:辽、金、元三朝的皇帝都钟爱在漷县附近的“延芳淀”湿地举行渔猎活动(称为“捺钵”)。皇家的频繁光顾直接带动了当地的政治地位提升和经济繁荣。
2. 漕运与水患:漷县地处京杭大运河之畔,曾是漕运要冲,设有类似“收费站”的“钞关”。但另一方面,由于地势低洼,它也长期饱受水患困扰。清朝最终决定撤县,主要原因就是水患导致人口锐减、税赋难征。
如何探寻历史痕迹
虽然古代的城墙与建筑大多已湮没在历史中,但你依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感受漷县的千年古韵:
· 参观漷县村村史馆:这里被称为“一个历史收藏家”。村史馆内收藏了数百件历史物件,包括漷县古城的复原图、光绪年间的契约、古老的农具等,是系统了解当地历史的最佳窗口。
寻访零星遗迹:在漷县村周边,仍可找到一些历史的蛛丝马迹,如护城河遗迹、漷县东门桥等。
关注湿地重建:近年来,北京市政府规划重建延芳淀大型湿地公园。未来,这片曾决定漷县命运的古老湿地,有望重现部分历史风貌。
2014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设在这里,是通州区规划的四大医疗中心之一。 在通州院区等优质医疗资源的带动下,漷县镇建设了漷县医药健康产业园区,该园区现已集聚上市企业4家、专精特新企业19家、高新技术企业45家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